的皪兩三枝,點破暮煙蒼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橫笛。
月華如水過林塘,花陰弄苔石。欲向夢中飛蝶,恐幽香難覓。
好事近·詠梅。宋代。陳亮。 的皪兩三枝,點破暮煙蒼碧。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橫笛。月華如水過林塘,花陰弄苔石。欲向夢中飛蝶,恐幽香難覓。
煙靄濃,暮色蒼,幾枝疏梅分外亮。清瘦的枝條探過屋檐,把吹笛的美人輕輕依傍。
石苔上花影婆娑,月華如水映照著林塘。想化作夢蝶向花飛去,又怕難覓她的幽香!
好事近:詞牌名,又名《釣船笛》、《翠園枝》等。雙調四十五字,仄韻格。
的皪(de lì):光亮、鮮明貌。
暮煙:傍晚的煙霧。
玉奴:美女。
月華:月色。
苔石:長著青苔的石頭。
飛蝶:用梁祝典故,二人兩愛而無法長相守,最后化成彩蝶翩翩飛舞。
這首詞約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歲末,幾枝綻放的梅花勾起了作者賞玩的興致,便寫下了這首詞。
參考資料:
1、郭曉慧.全宋詞全注全評(三):天津古籍出版社,2014:2117-2118
陳亮的這首詞初看是詠梅,但并不單純是為了詠梅,而是有所寄托,作者想借梅的高風亮節來比喻自己的卓爾不然。
詞的上片,作者用凝煉的畫筆,似乎毫不經意地就點染出屋角檐下那兩三枝每天都見到但并未留心過的梅的綽約風姿。“的皪兩三枝,點破暮煙蒼碧”,“的皪”,用這兩字點出梅花的秀潔,但也只有兩三枝,故并不顯得繁艷。而在“蒼碧”的暮煙襯托下,卻還是十分醒目,所以特用“點破”二字,以示不凡。作者筆下沒有給讀者一個鮮花錦簇的熱烈畫面,而只以“兩三枝”相點綴,似乎顯得冷清。這是因為梅開于冬春之際,這使它與姹紫嫣紅的春花不同,它的開放,要經受一番與嚴寒的搏斗。梅以虬勁的枝干和甚至顯得稀疏的花朵,在萬卉凋零的嚴寒中向世界顯示了它獨出的英姿,這孤傲給人以特殊的美感。人們折梅或畫梅,往往只取一兩枝,正不以繁華似錦為美。因此,詞中“的皪兩三枝”確是恰到好處的。而且,正因其少,才給人以“點破”“暮煙蒼碧”的感覺。接下來,詞人用帶有主觀情意的“好在屋檐斜入,傍玉奴吹笛”,使這梅介入人事,并賦予它以情感。
詞的下片更以抒情為主。換頭兩句不僅有承轉作用,而且極力渲染夜色,造成一種優美靜謐的境界,為寫朦朧夢境創造條件。然后,作者別出心裁地以夢中化蝶、追蹤香跡抒發自己對梅的喜愛和追求之情,乃更出新意。再續以“恐幽香難覓”一句為結,卻言夢中雖可化蝶穿花,卻因無法再尋覓到梅的幽香而若有所失,寫出愛梅人對梅可見而不可及的微妙心理。如此虛虛實實、或夢或醒,既真切而又光怪陸離,把這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交織在一起來寫,表達得曲折盡意,饒有余味。
借物詠懷的手法,是中國魏晉之際的阮籍首創,他用此法創作了80多首詩詞,此后,很多身居戰亂中懷才不遇的詩人常采用這種手法來借物寄心,寫懷述志。“詠梅”更是歷代詩詞作家耳熟能詳的題材。所以,關于梅,無論從什么角度來描寫,總難免除落入俗套之運。像眾所周知的梅的高潔品格,這當然是必須突出的重點,但若純粹地只從這點著眼,就勢必會步前人后塵。如何從這里獨辟蹊徑,寫出新意,那就得看作者的功力了。陳亮的這首詩詞,從表面上看,顯得平淡無奇,沒有驚人之語,運用歷史典故亦不多。但仔細品讀,便會發現它仍是以新的手段寫出新的志趣,并未落入前人窠臼,而實在是獨具一格,精妙獨到。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
陳亮。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晚泊廖村。明代。王弘誨。 旅宿依沙際,帆檣兩岸陰。村舂涵樹亂,市釀傍花斟。風定猿聲密,波澄鳥語沉。客懷聊自慰,清夜聽歌音。
己卯歲除夜。宋代。趙友直。 剛迎新歲至,俄驚歲復分。燒燈明萬戶,爆竹響千門。愁對梅花詠,強將柏葉吞。經年心底事,明日付東君。
張丞見和次韻答之。宋代。陳造。 我本山林人,娛老有日用。時須禽一戲,暇乃笛三弄。言償作縣責,顧敢寶所重。催科未妨拙,防速牙角訟。
秋興 其二。。王九思。 秋風昔伴逐臣回,此日逢秋意轉哀。貝錦有言?巷伯,黃金無夢到燕臺。土階步月青藜杖,草閣看花濁酒杯。垂老光陰吾愿足,補天自有出群才。
四月八日漫作。。弘歷。 浴佛傳佳節,清和景尚妍。每因逢此日,不禁憶當年。兒女花真幻,昔今時久遷。齊云遙在望,愧我未忘緣。
隴上遇雨。宋代。劉跂。 隴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窮避無所。昆陽之戰飛屋瓦,白登之圍矢交下。從者散去馬可憐,故人借我非我馬。上坡歷塊已攲側,下坡流滑攢四腳。既僨而起倏復顛,墮策失轡心茫然。從者好在無自苦,履穿衣敝吾償汝。我亦短褐不得完,掛樹一裂長尺五。此生辛勤身不辭,七歲嬌女三歲兒。泥涂模糊啼午饑,買餅一百汝勿啼。滹沱麥飯蕪蔞粥,咄汝豈得長食肉。仰天長嘆冠纓絕,下馬納屨踵亦決。張儀舌在雖自知,范叔衣寒一何切。人生貧賤烏足悲,行吟不顧妻罵隨。寄聲公等勿誚我,富貴莫忘牛衣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