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紹安(約577-622),字不詳,越州山陰人,孔奐長子,孔子三十三代孫。生于陳宣帝太建九年,約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約四十六歲。少于兄紹新俱以文詞知名。年十三,陳亡入隋,徙居京兆鄂縣,閉門讀書,誦古文集數十萬言。外兄虞世南異之。與詞人孫萬壽為忘年之好,時人稱為“孫、孔”。大業末,為監察御史。李淵討賊河東,紹安為監軍。李淵受禪,紹安自洛陽間行來奔,拜內史舍人,賜赍甚厚。嘗因侍宴應詔詠石榴詩云:“只為時來晚,開花不及春”。為人稱誦。尋詔撰梁史,未就而卒。紹安著有文集五十卷,(舊唐書志作三卷,本傳作五卷。此從新唐書志)傳于世。 孔紹安的詩文(9篇)
別徐永元秀才。唐代。孔紹安。 金湯既失險,玉石乃同焚。墜葉還相覆,落羽更為群。豈謂三秋節,重傷千里分。遠離弦易轉,幽咽水難聞。欲識相思處,山川間白云。
結客少年場行。唐代。孔紹安。 結客佩吳鉤,橫行度隴頭。雁在弓前落,云從陣后浮。吳師驚燧象,燕將警奔牛。轉蓬飛不息,冰河結未流。若使三邊定,當封萬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