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
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zhàn)。
先望立功勛,后見君王面。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兩漢。佚名。 三尺龍泉劍,匣里無人見。一張落雁弓,百支金花箭。為國竭忠貞,苦處曾征戰(zhàn)。先望立功勛,后見君王面。
三尺寶劍名龍泉,藏在匣里無人見。
一張寶弓號落雁,又配百支金花箭。
為國盡忠把軀捐,幾番沙場苦征戰(zhàn)。
先望立功把勛建,后去朝拜君王面。
生查子: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任半塘《教坊記箋訂》言:“《生查子》乃五言八句仄韻之聲詩。今傳辭雖以韓偓之作為早,但盛唐間韋應(yīng)物已有其調(diào)?!迸f說認(rèn)為“查”即古“槎”字,詞名取義與張騫乘槎到天河的傳說。
“龍泉劍”,為古代傳說中的寶劍?!短藉居钣洝份d,據(jù)傳有人用龍泉縣的水鑄成寶劍,劍化龍飛去,故稱。
“一張落雁弓”原作“金落雁一張弓”,劉盼遂校此句衍“金”字;任中敏(號二北)《敦煌曲校錄》改為“一張落雁弓”。
戍邊將軍腰纏三尺龍泉寶劍,吹毛斷發(fā),寒光閃閃。只是平日里,它靜靜地斜臥金鞘之中,很少有人識得其廬山真面目。他身上佩戴的那張良弓,射雁如探囊取物,易如反掌;隨身攜帶的百只神箭,箭羽迸發(fā)似金華,耀人眼目。他曾在出生入死的前線沖殺征戰(zhàn),曾為保家衛(wèi)國戍邊守土竭盡忠貞。他立志不斷地建功立業(yè),期望有一天能夠得到君王的召見,揚(yáng)名天下,威震八方。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是一首贊頌愛國將軍之詞。上片通過愛國將軍佩備的劍和弓來塑造將軍的形象。龍泉寶劍三尺長,劍匣里面暗收藏,一張良弓射落雁,百只箭鏃閃金光。妙在不直接描繪將軍魁梧的身材,而是通過這罕有的寶劍良馬,使讀者感受到將軍的威武和超群武藝。下片著重寫將軍的精神風(fēng)貌,揭示其內(nèi)心活動。他為國竭盡忠心,南征北戰(zhàn),歷盡艱辛,他渴望建功立業(yè),博得君王賞賜。至此,一個性情略顯張狂,但質(zhì)樸率真、憨直爽朗、英武過人的將軍形象躍然紙上,光彩照人。
《生查子·三尺龍泉劍》語言淺顯明白,詞風(fēng)樸實(shí)自然。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愛國主義的樂觀情調(diào),抒發(fā)了愛國將軍要求為國建功的英豪之氣。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宋代。楊萬里。 從教節(jié)序暗相催,歷日塵生懶看來。卻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開。
和梅花百詠詩 其四十九 宮梅。明代。王夫之。 玉鱗遍覆軟條青,合殿金鋪盡日扃。唯有樓東人睡起,壚煙移遠(yuǎn)水晶瓶。
寇恂。宋代。徐鈞。 王郎百萬肆憑陵,誰集漁陽上谷兵。一剪妖氛河北定,中興從此創(chuàng)基成。
水調(diào)歌頭 記夢。明代。汪洋。 海氣迫虛渚,蚌吐冷光丸。暗潮攜我何處,云勢欲成山。長懼陰崖阻隔,俯首冰弦彈折,往事不堪憐。一掬蒼茫意,休郁兩襟邊。天水合,星河沒,起高寒。卻笑遺世無計(jì),攬鏡看經(jīng)年。又悔身臨巨壑,忽有驚飆吹落,月倚碧天圓。西牖鳴征鐸,聊慰在人間。
謝阮幾圣惠大蟹。宋代。郭祥正。 感君風(fēng)誼我何堪,問遺時時過草庵。今歲未知霜蟹美,一餐還似到江南。
聞川十二詠 其七 古庵聽雨。清代。姚燮。 秋葉戰(zhàn)危樹,不雨已蕭颯。頹云忽冱夜,階蛩助繁沓。水燈燄人影,息夢坐禪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