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醉中天·花木相思樹。元代。劉時中。 花木相思樹,禽鳥折枝圖。水底雙雙比目魚,岸上鴛鴦戶,一步步金廂翠鋪。世間好處,休沒尋思,典賣了西湖。
你看那花花樹樹交枝接葉,像是互訴著情愫;鳥兒點綴其間,構成了一幅幅折枝畫圖。湖里的游魚成雙結對,在水下快樂地追逐;岸上的人家門當戶對,男男女女都是親密相處。一步步鑲金鋪翠,到處見琳瑯滿目。真是人間的天堂樂土。你可別糊里糊涂,把西湖當了賣了,白白地辜負。
折枝:國畫花卉畫法的一種,指棄根干而單繪上部的花葉,形同折枝,故名。
廂:通“鑲”。
杭州西湖的旖旎風光,給文人騷客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靈感和情思。歌詠西湖的散曲作品,也如同湖山美景那樣爭奇斗妍,各具風致。這首《醉中天》,是其中不落常套的一首。
起首四句,剪裁出四幅不同的畫面。第一句,遠眺。相思樹即連理樹,原指異根而同枝相通;西湖岸上花卉林木互相依偎簇擁,交柯接葉,遠遠望去便會產生連理的感覺。第二句,近觀。“折枝”是花卉畫中突出局部主體,而稍取旁景襯托的剪裁性的特寫,作者為各色禽鳥所吸引,佇神凝望,連同近旁枝葉的背景,不正是一幅幅絕好的折枝圖嗎。第三句,湖中。“雙雙比目魚”,當然不是《爾雅》所說的那種唯生一目、“不比不行”的縑鰈,不過是因為游魚成群,圉圉洋洋,所以看上去都好像是結伴成對的了。何況觀魚最容易引起像莊子于濠上產生的那種物我一體、移情游鱗的感受,而西湖的澄澈明麗,亦自在句意之中。第四句,岸上。曲中用“鴛鴦戶”三字,造語新警。它既形容出湖岸鱗次櫛比的人家,又會使人聯想起門戶內男歡女悅、熙熙陶陶的情景。這四句固是狀寫西湖花木之繁、魚鳥之眾、人煙之稠,然而由于用上“相思”、“比目”、“鴛鴦”等字樣,便平添了熱烈、歡樂和美好的氣氛。四幅畫面交疊在一起,本身還是靜態的,而下承“一步步金廂翠鋪”一句,就化靜為動了。“金廂”即以金鑲嵌,有富貴氣象,而“翠鋪”又不無清秀的色彩。這一切,自然而然引出了“世間好處”的考語,用今時的話語來說,這正是“人間天堂”的意思。
鋪敘自此,用筆已滿,作者突然一折,接上了一句“典賣西湖”的冷雋語,還特地附上了小注。細細思味,令人叫絕。從注釋三所引的原注來看,臺、諫分掌彈劾和規諫,所謂有“言責”;省、院制法令、行政務,所謂有“官守”;均屬于“軒冕”一流。典也好,賣也好,平民百姓不會沾染,“輕視軒冕”是理所當然的。這句話從原注理解,便是說:西湖風光如此美好,可不要糊里糊涂,去爭當什么臺諫省院的高官啊。當了官便不自由,不能流連山水,“無往不可”。這是避名利、樂山水的一層意思。另一方面,作者引用的是“宋諺”,宋社已屋,對宋而言,最終結果不啻是“典賣了西湖”。“休沒尋思”這一句,也多少隱含著對前朝誤國君臣的嘲弄,隱含著一點興亡盛衰之感。雙關之意,是頗為巧妙的。
劉時中 [元] (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官學士,時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數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時漁歌最著名。 ...
劉時中。 劉時中 [元] (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生卒年、生平、字號均不詳,約元成宗大德年間前后在世。官學士,時中工作曲,今存小令六十余支,套數三四首,以水仙子西湖四時漁歌最著名。
別詩三首(2)。兩漢。佚名。 其一有鳥西南飛,熠熠似蒼鷹。朝發天北隅,暮聞日南陵。欲寄一言去,托之箋彩繒。因風附輕翼,以遺心蘊蒸。鳥辭路悠長,羽翼不能勝。意欲從鳥逝,駑馬不可乘。其二晨風鳴北林,熠耀東南飛。愿言所相思,日暮不垂帷。明月照高樓,想見余光輝。玄鳥夜過庭,仿佛能復飛。褰裳路踟躕,彷徨不能歸。浮云日千里,安知我心悲。思得瓊樹枝,以解長渴饑。其三童童孤生柳,寄根河水泥。連翩游客子,于冬服涼衣。去家千余里,一身常渴饑。寒夜立清庭,仰瞻天漢湄。寒風吹我骨,嚴霜切我肌。憂心常慘戚,晨風為我悲。瑤光游何速,行愿去何遲。仰視云間星,忽若割長帷。低頭還自憐,盛年行已衰。依依戀明世,愴愴難久懷。
荅寄延綏王中丞慎徵 其一。明代。王世貞。 中丞繡斧下青霄,十萬軍聲靜不囂。何限五原春草色,莫容代馬向秦驕。
長干三臺(四首)。明代。楊慎。 雁齒紅橋仙舫,鴨頭綠水人家。邀郎深夜沽酒,約伴明朝浣沙。桃葉波橫風急,梅根渚遠煙斜。¤
上清宮梅同座主閒閒公賦。金朝。李獻能。 厭住盧家白玉堂,琳宮瀟灑占年芳。光生琪樹風霜古,影占銀潢月露涼。物外根株本仙種,世間紅紫避嚴妝。遨頭詞伯今何遜,一笑詩成字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