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
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溪亭。宋代。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獨行穿落葉,閑坐數(shù)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在秋天清冷之時,我更覺愁思郁結(jié),到溪亭觀覽景色,到黃昏還徘徊著不想離去。
翹首遐觀,我只見初月掛在高高的樹上;微風吹過,好似覺得酣酒已經(jīng)醒了一半。
林中落葉飄零,野地空曠寂寥,獨行無緒,唯有閑坐,細數(shù)著那空中的點點螢光。
忽聞漁歌唱晚,不知起于何處,放眼遙望,遠汀之外孤燈隱現(xiàn),想必是漁歌放處。
溪亭:臨溪水的亭子。
汀:水邊平地,小洲。
在詩歌中,如果能在真實描摹客觀景物的同時,又把詩人的某種獨特感受傾注在景物描寫之中,使讀者從思想上受到感染,藝術(shù)上得到享受,這就需要詩人在思想深度和藝術(shù)造詣兩個方面下功夫。林景熙的《溪亭》詩正是借景抒情,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的佳作。
溪亭,指臨溪水的亭子。唐張祜《題上饒亭》詩:“溪亭拂一琴,促軫坐披衿。”宋李清照《如夢令》詞:“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首聯(lián)破題。“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表明全詩以溪亭為中心,逐一描繪周圍的清秋初月的景色。乍讀起來,似有恬靜閑適的印象,細細品味,又覺不然。詩人徙倚溪亭,觀覽景色,思緒紛披,直至日暮,尚徘徊不下。“馀思”,是指詩人在南宋滅亡之后,時時所懷有的舊君故國之思,同那種多愁善感的“悲秋”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不了解首句所要表達的意圖,就會把全篇看成單純寫景之作。只有真正領(lǐng)悟到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下的心理狀態(tài),才能透過迷蒙的景色去探索詩人的悠悠孤憤和高潔品格。這種破題法,既無“突兀高遠,如狂風卷浪,勢欲滔天”(《詩家法數(shù)·律詩要法》)的氣派,也沒有運用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而是語淡辭婉,直敘其事,于平淡之中留下意馀象外的情韻。
頷聯(lián)緊承一二句。“高樹月初白”,是說高高樹巔掛著一彎潔白的初月,切上聯(lián)“日暮”。“微風酒半醒”,在微風吹拂之下,詩人酒意初醒,與上聯(lián)“馀思”呼應(yīng)。月上高樹,周圍一片冷清幽寂。當此之時,詩人心緒不寧,“馀思”縈繞,難以去懷,從其半醉半醒的精神狀態(tài),正說明他感慨至深。
頸聯(lián)寫詩人舉止。“獨行穿落葉”,踽踽獨行之狀如見,“穿”字尤妙。“閑坐數(shù)流螢”,獨坐百無聊賴,只得藉數(shù)流螢以遣悶,其侘傺不平的心情可以想見,用一“數(shù)”字,更見生動。這兩句詩把其復雜的矛盾心情注入形象鮮明的畫面,不難看出,其中隱現(xiàn)著詩人對生活的感受和時代亂離的影子。注家評曰:“此聯(lián)本平,然用‘穿’、‘數(shù)’二字,便覺精神振竦,所謂五言詩以第三字為眼,是也。”足見詩人用字之工。
末聯(lián)寫景。“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一聲聲悠長的漁歌,打亂了詩人的冥思遐想,舉目四顧,只有遠處水面上飄動著一點若明若暗的燈火,此情此景,倍添凄涼孤寂,蘊含著國破家亡、飄泊無依之感。
通觀全詩,以景傳情,用富有象征意義的景物描寫,寄寓詩人的感慨馀思,情韻深長,頗具特色。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chuàng)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xiāng)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
林景熙。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陽,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南宋末期愛國詩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釋褐成進士,歷任泉州教授,禮部架閣,進階從政郎。宋亡后不仕,隱居于平陽縣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撿拾帝骨葬于蘭亭附近。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際詩壇、創(chuàng)作成績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溫州歷史上成就最高的詩人。卒葬家鄉(xiāng)青芝山。著作編為《霽山集》。
頌古二十七首。。釋云賁。 風月山川共一家,誰來語下定龍蛇。太白不曾登便殿,筆頭昨夜自生花。
九日 其五。明代。陳仁錫。 蘿月轉(zhuǎn)松色,水流無停川。胸懷憶耆舊,佳句倩誰傳。
二十一日收復南投街,連日大捷,重圍 其四。。陳肇興。 軍令如山立,出門三五申。攻心師馬謖,守法學曹彬。但使擒元惡,休多殺一人。古來稱善將,無敵是行仁。
秋懷次韻晁應(yīng)之三首。宋代。張耒。 木落晚風急,宵涼侵暑衣。有期惟向老,無計未成歸。只益顛毛脫,還從髀骨肥。感時仍吊古,回首意多違。
梅花引。明代。劉基。 晚云凝,晚煙橫,煙草茫茫云樹平。杜鵑聲,不堪聽,別淚暗傾,良宵空月明。冰蠶絲斷瑯玕折,湘妃竹死青冥裂。短長亭,幾千程。歸計未成,愁隨江水生。
步虛詞二十三章 其十四。。沈鍊。 軒黃方好道,我本列仙才。每過蓬萊島,曾上凌云臺。非無遠游意,自多塵世哀。眷風回玉管,夜月隱金罍。將軍營細柳,宰相調(diào)鹽梅。丹砂即經(jīng)濟,寶鼎誰能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