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犢頭。宋代。蘇舜欽。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春天的陰云垂落在曠野,田野里到處綠草青青。偶爾看見幽香的花開放,那一株樹因此明亮美麗。
黃昏的時候,我乘一葉孤舟停靠在古舊的祠堂下,在滿河的煙雨中凝望那漸生漸滿的潮水。
淮:淮河。犢頭:淮河邊的一個地名。犢頭鎮(zhèn),在今江蘇淮陰縣境內(nèi)。
春陰:春天的陰云。垂野,春天的陰云籠罩原野。
幽花:幽靜偏暗之處的花。
古祠:古舊的祠堂。
滿川:滿河。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秋冬之際,詩人被政敵所構(gòu)陷,削職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達蘇州。這首詩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犢頭鎮(zhèn)時所作。
參考資料:
1、劉永生.宋詩選: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52-53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nèi)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diào)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xiàn)出來,紅的,黃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形”的現(xiàn)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wěn)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guān)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tài)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shù)木嚯x,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
蘇舜欽。 蘇舜欽(1008—1048)北宋詩人,字子美,開封(今屬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銅山(今四川中江)遷至開封(今屬河南)。曾任縣令、大理評事、集賢殿校理,監(jiān)進奏院等職。因支持范仲淹的慶歷革新,為守舊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讓其屬官劾奏蘇舜欽,劾其在進奏院祭神時,用賣廢紙之錢宴請賓客。罷職閑居蘇州。后來復起為湖州長史,但不久就病故了。他與梅堯臣齊名,人稱“梅蘇”。有《蘇學士文集》詩文集有《蘇舜欽集》16卷,《四部叢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蘇舜欽集》。
次韻文士穎留題李子充雙寂軒詩。。郭印。 默默幽軒祗自知,天人一理未容欺。檐光坐揖青山入,窗影閒看白日移。休道囂塵侵晏宅,由來表里堪黃陂。思惟泯處全真現(xiàn),存得靈龜笑朵頤。
陳仲怡刺史留飲寓齋看燈屏同李蘧門作。清代。吳敬梓。 煙綃霧縠稱絲絕,中含火齊光皎潔。鯨魚鱗甲動蚖膏,秀華掩映管弦咽。風流太守解組歸,愛客開樽燈月煇。滅燭留髡客不去,不知門外雪霏霏。
毗贊儀曹覲九關(guān),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zhèn)獠蠻。
葉落洞庭秋雨后,書來吳會莫云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奉送浙江省危宰郎中除湖廣。元代。吳景奎。 毗贊儀曹覲九關(guān),南從宰屬綴鹓班。庾樓月上偕僚佐,郎省星移鎮(zhèn)獠蠻。葉落洞庭秋雨后,書來吳會莫云間。陰陰官柳相迎送,天驥催歸十二閑。
花園即事呈常。唐代。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
門前羊鹿權(quán)為喻,室內(nèi)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干戈。
頌古二十八首 其三。宋代。釋道川。 蝴蜂休戀舊時窼,五百郎君不奈何。欲火逼來無走路,癡心要上白牛車。門前羊鹿權(quán)為喻,室內(nèi)啀喍總是訛。蓬?臭煙相惱處,出身不用動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