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
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
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
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
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
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江上望皖公山。唐代。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獨游滄江上,終日淡無味。但愛茲嶺高,何由討靈異。默然遙相許,欲往心莫遂。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
奇特的山峰,奇特的云,相映成趣,滿山的秀木郁郁蔥蔥,秀色無邊。
清爽無云的皖公山,巉峻陡峭的山嶺,特別中我心意!
獨自一人在滄江上游玩,整天都提不起興趣。
但是由于鐘愛此山,如何才有求取仙法的途徑?
皖公山,我已經對你傾心,但是,還不是流我在這里的時候。我們簽個約定:
等我丹藥煉成,我將在此地歸隱,陪你,永遠陪你!
①《唐書·地理志》,舒州潛山縣有皖山。《太平御覽》:《漢書·地理志》曰:皖山在灊山,與天柱峰相連,其山三峰鼎峙,疊嶂重巒,拒云概日,登陟無由。《山經》曰:皖山東面有激水,冬夏懸流,狀如瀑布,下有九泉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淺,若天時亢旱,殺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方輿勝覽》:皖山在安慶府淮寧縣西十里,皖伯始封之地。《江南通志》:皖山,一名皖公山,在安慶府潛山縣,與潛山天柱山相連,三峰鼎峙,為長、淮之捍蔽。空青積翠,萬仞如翔,仰摩層霄,俯瞰廣野,瑰奇秀麗,不可名狀。上有天池峰,峰上有試心橋、天印石。甕巖狀如甕,人不可到。有石樓峰,勢若樓觀。
②揚雄《校獵賦》:于是天清日晏,顏師古注:晏,無云也。陸游《入蜀記》:北望,正見皖山。
③太白《江上望皖公山》詩:“巉絕稱人意。”“巉絕”二字,不刊之妙也。
④《老子》:“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⑤甄鸞《笑道論》:《神仙金液經》云,金液還丹,太上所服而神。今燒水銀,還復為丹,服之得仙,白日升天,求仙不得此道,徒自苦耳。
此詩當作于安史之亂以前,李白離開長安以后曾經一度迷戀于煉丹。
此詩一路平平道來,好像和老朋友嘮嗑一樣,情緒也是一波三折,味道濃郁。一開篇既是兩好句:可以看出李白真的很喜歡此地。
“巉絕稱人意”這句曾經被親臨此地的陸游倍加贊賞,認為是絕佳的詩句。“默然遙相許”,更是把李白喜愛此地的心情表露無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庭院飛花。南北朝。王猷。 庭院春回白晝遲,飛花片片逐游絲。相看莫向風前舞,留得馀香撲酒卮。
游崆峒巖和洪邑侯韻。明代。梁之屏。 何處尋真覓島洲,崆峒景物似羅浮。霞流玉乳巖多麗,風捲晴嵐石更幽。九轉鼎留經歲月,三花樹老度春秋。片云屯蓋祥光映,列宿遙臨瑞氣收。選勝登高還躡屐,沖寒歸路索重裘。公馀偶爾乘佳興,豈是當年秉燭游。
垤鸛。明代。守仁。 垤鸛何翩翩,頗與鶴同類。秦人羅致之,憐愛無不至。固無警露姿,實有乘軒貴。羽毛已鮮澤,習性亦驕恣。秦人既鶴呼,鸛亦鶴自謂。忽逢浮丘伯,借之乘謁帝。長鳴玉陛前,帝怪鸛音異。敕令擊殺之,下充膳夫饋。浮丘報秦人,秦人方自愧。為誡畜禽家,畜禽辯真偽。
桃源圖詩。明代。程敏政。 冬青之木郁蔥蔥,日落水流西復東。歲歲年年人不同,桃花依舊笑春風。百年廢興增嘆嘅,落紅萬點愁如海。今年花勝去年紅,明年花開復誰在。可惜落花君莫掃,孤芳轉盼同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十年花送佳人老。志士幽人莫怨嗟,看到子孫能幾家。寸根千里不易到,留種河陽一縣花。
壽歐子建六十初度時方應試棘圍。明代。韓日纘。 才名七步竟誰倫,一領青衫幾十春。攬鏡不妨寧作我,摻觚那肯不驚人。少年逐隊豪仍在,白杜同盟跡未陳。我已倦游君始壯,風云會見起潛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