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空淡碧,帶翳柳輕云,護花深霧。艷晨易午。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驟卷風埃,半掩長蛾翠嫵。散紅縷。漸紅濕杏泥,愁燕無語。
乘蓋爭避處。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污。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峭寒暮。更蕭蕭、隴頭人去。
掃花游·西湖寒食。宋代。吳文英。 冷空淡碧,帶翳柳輕云,護花深霧。艷晨易午。正笙簫競渡,綺羅爭路。驟卷風埃,半掩長蛾翠嫵。散紅縷。漸紅濕杏泥,愁燕無語。乘蓋爭避處。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濺行裙更惜,鳳鉤塵污。酹入梅根,萬點啼痕暗樹。峭寒暮。更蕭蕭、隴頭人去。
《掃花游》,詞牌名。雙調,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韻,下片十句七仄韻。此詞詠調名本意,與詞牌名實相符。
“冷空”三句,寒食清晨出游西湖所見。言白云在藍天中飄蕩,陰影不時遮暗了湖邊的柳色。湖中晨霧涌起,像一扇扇護花的屏障。寒食多雨,“清明時節雨紛紛”可證之。所以詞人清晨游湖,天氣雖無雨狀,卻已暗伏雨意。“艷晨”三句,概繪了當時西湖寒食游人踏青的盛況。言游人在春日遇到一個少見的艷陽天,所以在心目中覺得時間一晃而過,很快就從清晨轉為晌午。是時,湖面上游船如蟻,笙歌陣陣;岸堤上年青女子摩肩接踵,人群如流,互相爭道而行。詞人對西湖繁華晴日的描述,是作為伏筆來與下面的雨境狼藉成強烈對比?!绑E卷”五句,轉寫雨中情景。突然間狂風驟起,塵埃翻滾,真是“春天孩兒臉”說變就變,所謂“雨來風領路”,這雨前序曲使游湖女子的秀發散亂,花容失色,紛紛以袖、巾掩面而行。剎時雨點來臨,那些豆大的雨點將許多桃花瓣、杏花瓣一一擊落在地,任人踐踏。這時候,連無知的春燕也停止了呢喃聲,似在為這場狂風驟雨發愁,默默地在雨中低翔。西湖春天的特征:桃、杏、燕子等在雨景中的特寫鏡頭,被詞人一一攝入。上片刻畫了西湖寒食的晴雨景觀。
“乘蓋”三句承上?!俺松w”,即乘轎。“旗亭”,即市樓,這里引作酒店。可參見王之渙“旗亭畫壁”故事?!敖馀濉?,用唐賀知章“金龜換酒”典故。此言由于下雨,因此乘橋游春的人們也紛紛找尋地方避雨。詞人在湖旁的酒店里與老朋友不期而遇,于是就解下身上的玉佩換酒待友。“恨春”三句,酒中話題也。詞人說:“這場大雨是‘春姑娘’的嫉妒心在作怪,因此下一場大雨不但使游春女子的羅裙濕透,也使其‘金蓮’(即雙足)沾滿了塵埃,弄得她們狼狽不堪,實在可恨。”“恨春”句與上片“愁燕”句相同,都用擬人手法描摹物態,更顯生動形象?!磅搿眱删?,以幻象道之。言眼前的春雨像醇酒般地澆灌在梅樹林中,而綿綿不絕的雨點又如淚簾般地遮暗了那遠處的梅林。西湖邊多梅樹,故有此語。詞人極富想象,所以能將眼前之雨,忽成醇酒,忽化淚珠,顯得變幻莫測,跌宕多姿?!扒秃骸眱删洌源汉R暮更甚,寒風中有人用笛子吹著《隴頭曲》漸漸遠去。這也是說游湖眾人在臨暮時漸漸散去的情景。
全詞概括出西湖寒食一日游中的天氣變化及游人的各種姿態,為后人提供了古代風俗的一些寫真材料。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滕縣。明代。楊起元。 疇昔之京國,荒涼見茲縣。今我復斯來,甫田昔為佃。頗聞長官仁,招集得民便。麥秀匝四野,牛羊勿履踐。但愿風雨時,民獲飽粱面。前日江淮行,稍聞趙代甸。連年苦旱魃,黔首盡離散。不覺投匕箸,豈復顧廚饌。茲土景物舒,舉目皆可忭。天人本相待,有備故無患。彼豈無父母,夫何罹此變。無乃期會繁,反令慈惠殄。征夫徒駪駪,憂喜付聞見。
醉呂洞賓畫。元代。胡天游。 碧眼朦朧,風須獵獵。一朵仙花紅襯頰,瑤池宴罷九霞漿。人世已非唐日月,飆輪倚醉風泠泠。玉山恨不扶飛瓊,城南老魅爾何物。捉臂返顧如叮嚀,巖也睨之若螟蛉。拉乾坤之隘兮,不足供先生之高枕。杯洞庭之綠兮,不足助先生之解酲。噫!今夜酒醒何處?清風明月,一笛瑤京。
己卯歲除夜。宋代。趙友直。 剛迎新歲至,俄驚歲復分。燒燈明萬戶,爆竹響千門。愁對梅花詠,強將柏葉吞。經年心底事,明日付東君。
梁燕二首 其一。近現代。吳文治。 畫梁燕燕兩雄雌,添得新雛喜可知。羽翼長成飛去也,忘恩有負鬻勤斯。
次韻寇司戶春懷。宋代。陳師道。 諱窮懷祿得辭勞,腰折頭低不復高。夢幻更堪追鳥跡,去來何有校牛毛。依違玩世從君好,叱咤生風蓋代豪。聞說妙年心尚在,忍看花絮受風飄。
次韻堯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宋代。呂本中。 侯喜學詩新有聲,坐中忽遇老彌明。故知麥飯與藜藿,不識虞卿醒酒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