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幾、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
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若肯小留連,更薄酒,三杯兩盞,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
驀山溪·自述。宋代。宋自遜。 壺山居士,未老心先懶。愛學道人家,辦竹幾、蒲團茗碗。青山可買,小結屋三間,開一徑,俯清溪,修竹栽教滿。客來便請,隨分家常飯。若肯小留連,更薄酒,三杯兩盞,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
壺山居士,人還沒有老心就懶散了。喜歡學道的人,家中里辦了讀寫用的竹九、憩坐用的蒲團、煮茗用的茶碗。有青山可以觀賞。筑有小茅屋三間,再開辟一條小徑,俯視溪水,將高大茂密的竹子栽滿屋子的四周。
有客來請自便,隨分吃一點家常飯。如果愿意小作停留,再置薄酒,喝它兩三杯。吟味詩歌、自制曲子,風和月任人招呼。身外之事。我都不關心,自會有天公去管。
驀(mò)山溪:詞牌名,又名《上陽春》《驀溪山》等。雙調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韻,后片四仄韻。亦有前片四仄韻。
壺山居士:詞人自號。居士:猶處士,古代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蒲團:信仰佛、道的人,在打坐和跪拜時,多用蒲草編成的團形墊具,稱“蒲團”。
茗碗:煮茶用茶碗。
隨分:隨便。
參考資料:
1、(清)朱孝臧編選;方青羽編.宋詞三百首彩圖館: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03:第391頁
2、喻朝剛,周航主編.中華文化的傳世經典 宋詞觀止 八 注釋 解說 集評: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04:第1370-1371頁
詞人大約生活在南宋傾亡前那段社會動蕩時期。由于對現實的悲觀失望和道教無為思想的影響,詞人養成了淡泊名利的性格,于是避開了熱鬧塵世,過起了隱居生活。這首詞大約作于這一時期。
參考資料:
1、劉石主編;清華大學中文系《宋詞鑒賞大辭典》編寫組編.宋詞鑒賞大辭典 彩色版:中華書局,2011.08:第1199頁
詞的上片主要描述詞人所處的生活環境。起筆自報家門,直陳心跡,態度散漫,老氣橫秋。“未老心先懶”,詞人還未曾衰老,卻看透世情,失卻斗爭與進擊之心的消極精神。頹莫大于心懶。然這種狀態不會是天生如此,而或是人生災厄、磨難使然。詞人從自號、自訴心志到下文鋪陳居處條件與處世態度,均浸染了道家的簡淡無為。“愛學道人家”以下統承“心懶”而來,極言日常需求的簡便。先言用物,“辦”字領起,只辦讀寫用竹幾、煮茗用茶碗、憩坐用蒲團。次言隱居的生活環境,買青山一角,結草屋三間,小徑通幽,清溪如帶,綠竹繞宅。這里沒有侯門深宅的樓臺廣廈、高車駟馬、酒綠燈紅,沒有煩鬧的送往迎來,沒有無聊的笙歌宴集,沒有不測而至的風云變幻。這里的主人可以焚香煮茗,倚竹閑吟,登山長嘯,或垂釣清溪。假如人世間沒有民族與家國利益需要去奮斗,這種生活方式也許無可厚非。然而這正是南宋傾覆前二、三十年間,戰云四合,血雨飄風,詞人躲進青山,不免過于冷漠,過于忘情。
詞的下片敘述自己待人處世的方式和態度。“客來便請”,一個“便”字,既無熱情,亦不冷面拒人于千里。抽身世外而并不與世隔阻,清高中含著通達。“若肯小留連,更薄酒”,仍舊是待人以不即不離。詞人老實道來,始終沒有斬斷與塵世關聯的尾巴。“吟詩度曲,風月任招呼”,既應開篇“懶”字,又呼出下文“不關心”云云,是說隨意寫點文詞,吟風弄月,而決不關涉邦國民生。“身外事,不關心,自有天公管”是“風月任招呼”的進一步渲染。但說多了,似乎反出破綻,“不關心”反而像是并未忘懷。天公,天地造化;或另有人事所指。那么末句則是一種對于“管”者有所憤憤的譏誚。聯系他也曾那樣地想參預與投入,那么這消極里或都含著對于“管”者、統治者的無能的憤憤之音。當然字行間的這種聲響極其微弱。
全詞措語平白,疏于鍛煉;順序而寫,無意謀篇。唯用意老實,接物通達,于世情世事并未完全忘懷,故不妨一讀。
[約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謙父,號壺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后在世。文筆高絕,當代名流皆敬愛之。與戴復古尤有交誼。他的詞集名漁樵笛譜,《花庵詞選》行于世。 ...
宋自遜。 [約公元一二oo年前后在世]字謙父,號壺山,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寧宗慶元末前后在世。文筆高絕,當代名流皆敬愛之。與戴復古尤有交誼。他的詞集名漁樵笛譜,《花庵詞選》行于世。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遠道爭迎五兩舟。
春宴喜聞京國語,云帆高望渚宮收。公馀為有江湖思,還采蘋花寄舊游。
丙寅春胡大聲自桐廬守參政湖藩過松話舊誦予送通守殷君詩因用韻賦以識別。明代。顧清。 人物西江第一流,八年麾蓋滯東州。新恩寵亞三湘鎮,遠道爭迎五兩舟。春宴喜聞京國語,云帆高望渚宮收。公馀為有江湖思,還采蘋花寄舊游。
戴勝詞。唐代。王建。 戴勝誰與爾為名,木中作窠墻上鳴。聲聲催我急種谷,人家向田不歸宿。紫冠采采褐羽斑,銜得蜻蜓飛過屋。可憐白鷺滿綠池,不如戴勝知天時。
下彭城而南微雨即事。明代。王世貞。 稍盡彭城山,悠然見清淮。微雨雖沾衣,能令山色佳。出沒前后旌,浮云時與偕。濁酒兩三行,聊以佐歸懷。
見云雷垂垂不雨悵然有作。明代。李夢陽。 大梁城東云出雷,捩風拖雨故徘徊。黃鸝坐樹深無語,紫燕銜泥阻未回。即恐孝娥為早冢,不聞神女傍陽臺。火云西日垂垂暮,屋隙愁看返照來。
城東行事去李簡夫甚邇可以卜見而俱有往返之禁因戲為歌馳寄。宋代。彭汝礪。 故人咫尺水東頭,我欲見之心悠悠。有足欲往不自由,形骸靜對鶯花留。我思肥陵昔之游,云霧密鎖城上樓。把酒待月生海陬,月到行午醉未休。濡須南池水中洲,脫帽散發尋漁舟。夕陽扶欄持釣鉤,白蘋風起寒颼飗。別來紛紛幾春秋,彼此待盡棲林丘。滴淚落水東爭流,肺肝雖大不容憂。殘息乃復如懸疣,得官相望真如囚。李夫子,借使復得把酒與子飲,其樂還如昔時不。我今鬢發已絲志已偷,力不能前鈍如牛。泡浪亦悟吾生浮,尚壯欲以華簪投。日月逐逐同傳郵,何用自與身為矛。我歌草草子須酬,欲讀子歌銷我愁。
出資陽赴武岡道中二首 其二。明代。尹臺。 屢回山谷阻,時復得幽村。路轉松杉密,疃開芋秣繁。人煙通絕嶺,草樹豁高原。莫問桃花水,前溪亦武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