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春江、許多油碧愁痕。重問人面桃花,依舊是朱門。
能幾渡江桃葉,已有人迎接,剩得桃根。更替人指點,珠宮舊榜,題字猶存。
江皋解佩,驚鴻照影,沈醉天昏。擁髻銀燈,何苦共、落紅惆悵,同調傷春。
窺江胡馬,望眼烽煙,早銷魂。待不去,向花叢、取次低頭,只合除卻巫云。
湘春夜月 滬上感舊,用黃德文韻。近現代。陳衍。 怪春江、許多油碧愁痕。重問人面桃花,依舊是朱門。能幾渡江桃葉,已有人迎接,剩得桃根。更替人指點,珠宮舊榜,題字猶存。江皋解佩,驚鴻照影,沈醉天昏。擁髻銀燈,何苦共、落紅惆悵,同調傷春。窺江胡馬,望眼烽煙,早銷魂。待不去,向花叢、取次低頭,只合除卻巫云。
陳衍(1856~1937),近代文學家。字叔伊,號石遺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二十四年,在京城,為《戊戌變法榷議》十條,提倡維新。政變后,湖廣總督張之洞邀往武昌,任官報局總編纂,與沈曾植相識。二十八年,應經濟特科試,未中。后為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學講授,編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翮共倡辦國學會,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
陳衍。 陳衍(1856~1937),近代文學家。字叔伊,號石遺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二十四年,在京城,為《戊戌變法榷議》十條,提倡維新。政變后,湖廣總督張之洞邀往武昌,任官報局總編纂,與沈曾植相識。二十八年,應經濟特科試,未中。后為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學講授,編修《福建通志》,最后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翮共倡辦國學會,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試院偶題 其二。明代。方孝孺。 三代賓興法尚存,每因取士嘆斯文。近來眼病無聊甚,豈復能空冀北群。
吊古。明代。倫文敘。 萬事悠悠總逝波,人非物是舊山河。鳳樓寥寂金蓮步,燕館荒涼玉樹歌。別浦春風開芍藥,小亭秋色上藤蘿。客懷正苦風濤惡,況復登臨思轉多。
賦范司馬嘉蓮作。清代。柳是。 風流不墜莫愁城,司馬池臺勝已并。只覺花蓬連理好,盡緣人重合歡名。雙凌芍藥階前艷,并照莢蓉幕里清。從此三生懷淥水,年年開發倍含情。
三月二十五日過上洋十六保徐居士柯莊二首 其一。元代。成廷圭。 野水明春色,晴沙帶汐痕。朱樓黃鳥日,青草白鵝村。野老能分席,官軍不到門。毋煩問漁艇,即此是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