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重新興盛;使重新興盛。
例文化復興。
英revive; rejuvenate; restore; resurge; reconstruct;
⒈ 衰落后再興盛。
引《韓詩外傳》卷八:“昔者 周 德大衰,道廢于 厲,申伯、仲山甫 輔相 宣王,撥亂世反之正,天下略振,宗廟復興。”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敘論》:“爾后陵遲衰微,迄於有 晉 ……勃爾復興,踵武前王。”
宋 秦觀 《李固論》:“然 西漢 易亡而復興, 東漢 難亡而易絶也,何也?”
清 劉大櫆 《金氏節母傳》:“卒使 金 氏之門,烝嘗無缺,墜而復興。”
⒉ 謂使復興。
引王西彥 《病人》:“如果要想使國家進步,非先復興農村不可!”
⒈ 衰微后使其重新興盛起來。
引《三國演義》第一五回:「若孫策能于江東立業,復興故父之基,即當重修廟宇,四時祭祀。」
近再起
反衰敗
⒉ 地名。隸屬于桃園市,是該市最南一區。境內有角板山風景區,風景如畫,有臺灣廬山的美譽。
1、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歷盡磨難,終于迎來了偉大的復興。
2、我們相信,偉大祖國的強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一定會使無數為革命犧牲的先烈們含笑九泉的。
3、所謂西方之圣誕節是帝國主義列強對我華夏之文化入侵。我們要做愛國青年,堅決抵制西方文化荼毒,發憤圖強,為中華文明之復興而奮斗。
4、我們國家在取得了一個甲子輝煌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多的矛盾和問題,所以對我們中國人民還是領導人來說未來復興慢慢長路并不平坦。
5、我們這個多災多難、飽經風霜的國家,終于走上了復興的道路。
6、我相信,為了復興中國,有必要聯合各個階層的人民進行共同的斗爭,準備做出重大犧牲。唯有做出重大犧牲,才能保障我們民族的生存與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