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ǔ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766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俎姓主要源自:朱姓、祝姓。
俎姓:念zǔ,也有念chuò,jū(爼),為當今中國罕見姓氏。“俎”姓主要分布于山東章丘、壽光、江蘇丹徒、河南許昌、臨潁、林縣、滑縣,遼寧,河北磁州、樂亭、無極、昌黎、涉縣,山西太原、大同、運城,湖北武昌,福建寧德,臺灣,內蒙古集寧,北京等地。據說,俎姓有3個來源:一是鮑俎氏,二是朱姓,三是祝姓。
爼姓:念jū,發音同象棋中的”車”,一部分人本姓”爼”,比俎姓更為罕見的姓氏,因為歷史原因和現實大部分人不認識,誤改為俎。如今在山西,內蒙古集寧分布較多。個人認為來源為鮑爼氏。日本漢字庫中收錄有爼字,在東京皇居附近建有一名為”爼橋”的古橋。
源于鮑俎氏。《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有鮑俎氏,俎氏為鮑俎氏所改”。清人張澎《姓氏尋源》考證:“俎”姓為“鮑俎”氏所改。“鮑俎”氏原為北魏時期代北地區少數民族,漢化改革,復姓“鮑俎”氏改為“俎”氏。
源于朱姓,為明朝皇族的后代。俎家的第一代祖先名叫俎云陽。太子改姓俎,是寄寓著以帝王之身祭天地先祖之意。
源于祝姓,為北宋大將祝靖公后代。祝靖公,河北磁縣人,娶民族英雄岳飛的姑母為妻,生有八個兒子。北宋時,奸臣秦檜謀害岳飛,株連九族,為避難,祝靖公的八個兒子逃往四方,到了河北磁縣、山東濟南、河南太康縣等地,隱名埋姓,將祝姓改為俎姓,以避免奸臣謀害。
俎姓現今主要分布于山東、山西、河北、河南、遼寧、江蘇、湖北、福建、臺灣、內蒙古和北京等地。
一、俎zǔ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昌黎、樂亭、涉縣,山西之太原、大同、運城,湖北之武昌,福建之寧德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亦收,其據《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有鮑俎氏,俎氏為鮑俎氏所改。”或音cuò,亦姓。明代有俎琚,正德進士;又有俎有用,五臺知縣;清代有俎知蕙,順治辛丑進士。
二、俎
俎姓分布:河南臨穎、林縣、遼寧、河北樂亭、無極、山東壽光、臺灣、內蒙古集寧、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俎姓起源:北魏時改代北鮑俎氏為俎氏。
俎姓名人:
俎有用,明時慶都人,宣德中任五臺知縣。
郡望:山東。
變化:一作〔爼〕。
俎姓古代名人
俎十三北宋,女,汴梁人’北宋崇觀年間的民間藝人。
俎有用明朝,慶都人,明代官員,在宣德年間曾任五臺知縣;
俎琚明朝,磁州人,明代正德年間進士,曾任員外郎等職;
俎如蘭明末,山東濟南府武定州人。明末官員,同進士出身。
俎知蕙清朝,清代順治年間的進士。
一、俎zǔ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河北之昌黎、樂亭、涉縣,山西之太原、大同、運城,湖北之武昌,福建之寧德等地均有分布。漢族姓氏。《續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姓氏考略》亦收,其據《魏書·官氏志》注云:“后魏有鮑俎氏,俎氏為鮑俎氏所改。”或音cuò,亦姓。明代有俎琚,正德進士;又有俎有用,五臺知縣;清代有俎知蕙,順治辛丑進士。
二、俎
俎姓分布:河南臨穎、林縣、遼寧、河北樂亭、無極、山東壽光、臺灣、內蒙古集寧、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俎姓起源:北魏時改代北鮑俎氏為俎氏。
俎姓名人:
俎有用,明時慶都人,宣德中任五臺知縣。
郡望:山東。
變化:一作〔爼〕。
其他姓氏
[ 俎 ]字的同音字 - [ zu ]
[ 俎 ]的同部首字 - [ 人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