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前肢
拼音qian zhi
讀音qián zhī
頭文字前
尾文字肢
首字母Q
詞組前,肢
句子總數52
更新時間2024-05-09 15:15:32
本站編碼4074
本文來自含義網http://m.shishangyizu.com/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內容簡介含義網造句欄目為您提供2024年的前肢的造句相關內容,小編為您精心編輯了52條前肢的一年級、二年級至六年級小學生造句信息供您參考,同時也為您整理了前肢的解釋、近義詞、反義詞和組詞資料。
1、海牛為哺乳動物,生活在海洋中,形狀略似鯨,前肢像鰭,后肢已退化。
2、沙沙聲,方青的視野突然一變,不受控制的一轉,一只遍布細密黑色鱗片的猙獰巨大爪子,再往上是粗圓的前肢,鱗片也隨之變大。
3、前肢直,不論從那個角度觀察都是垂直的,腳腕結實、骨量充足。
4、幾聲相互摩擦后,口中發出吱吱的亂叫吼怒聲,前肢猛然朝著迎面飛來的白芒飛劍,一刺而去。
5、一開始鞏小姐帶著兔子到一家寵物醫院求治,幾周后拆開繃帶卻發現情況惡化,兔子左前肢變得更加瘦癟,甚至面臨截肢危險。
6、坦克前肢上那兩個鼓錘就象螳螂蝦的鼓錘一樣,可以用很高的速度彈出。
7、就鴨嘴龍而言,四條腿疾馳的運動方式也會在它的骨胳上施加過多的壓力,因此,它們可能利用四條腿以較為馳緩的方式移動并抬起兩條前肢奔跑。
8、原則上,前蹄尖抬起的高度應達到另一側站立前肢管部中段位置。
9、蛇是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的總稱。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足、無可流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籠蓋有鱗。
10、不論在后腿的內側和外側,后驅應強壯,平行的兩個踝關節間距應該夠寬,從正后方兩個后足之間可以看到前肢。
11、身體細長,四肢退化,無足、無可活動的眼瞼,無耳孔,無四肢,無前肢帶,身體表面覆蓋有鱗。
12、后軀和尾巴的羽狀飾毛十分豐富,胸部和前肢后面的羽狀飾毛略少一些。
13、杜賓犬出生時有尾巴,兩條前肢的內側有下垂的狼趾。有時候,在它們后腿的內側也會有狼趾的出現。
14、只見它的前肢部分及上半身有一塊黑色花紋,遠遠望去像是穿上了一件小吊帶背心,背上四塊黑色的花紋組成的“少”字尤其顯眼。
15、陸龜的背甲高而呈圓蓋形;后肢粗大,形如象腿;前肢覆以硬鱗。
16、靈緹的前肢是筆直的,臀及后腿力量要十分強大、肌肉明顯。
17、老豹子走著走著,冷不防回轉身來,向緊跟在身后差不多快踩著豹尾的大公狼哈斗和瓢勺反撲過來。遺憾的是,它骨架松垮,前肢疼痛,笨拙得還不如熊貓呢,連狼毛都抓不到一根。
18、它們的前肢比馬鬃蛇腿腳的還要粗壯,雙腳一蹬就是一米多遠。
19、肉食性恐龍是以群頭大、后肢有力而前肢很短的大型恐龍。
20、爾后,前肢進化成可以上下拍動的翅膀,于是它們又從滑翔者轉型成為真正的飛行家。
21、軀體肥胖,毛皮粗糙,口錐形。后肢比前肢長,兩個后趾愈合。
22、前肢背深深的胸部分開,前胸沒有任何萎縮的樣子。
23、蝙蝠的翼是演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除拇指外,前肢各指極度伸長,有一片飛膜從前臂、上臂向下與體側相連直至下肢的踝部。
24、它的前肢適應了抓握功能,而且能快速爬上樹木。當許多大型的陸生動物到處踩踏地面和尋找食物時,這種能耐就必須手到擒來。
25、前肢的上面長著兩只巨大的翅膀,尾部有點像蛇尾,一股股王者氣息之氣從它身體上散發而出,在巨獸的的旁邊也有著許多“小巨獸”。
26、近鳥龍的腕骨呈深楔形,因此它可以將前肢折疊到身體兩側,行走時前肢上的羽毛可以懸空,不會拖在地面上。
27、小白兔吃起東西來,三瓣嘴一動一動的,很有趣。它的前肢短,后肢長,走起路來總是一蹦一跳,跑得又快又遠。
28、但這一新研究表明,恐龍或許會用它們的前肢使自己的動作更為迅速、穩定、敏捷、靈活。
29、上周一個晴朗的下午,吉娜在訓練場來回奔跑,按照口令躍過障礙物,用她的前肢和胸部靈活地推著球。
30、如果你能把他們的特征整合到一個擁有終極男子氣概的范本身上,那么他們的二頭肌將會與公牛的前肢一樣大,而脖子就和橡樹一樣粗。
31、脖子的進化使得前肢的動作更加自由,從而使得大腦和手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
32、古生物學家先前曾認為一些恐龍的小小的前肢是用于抓昆蟲或撕開獵物的肉。
33、夸里奇與這個蝎尾怪獸扭打著,不讓它螳螂般的前肢夾住他。
34、鴕鳥這種不會飛的巨型大鳥一直保留著披有羽毛的翅膀(前肢),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這僅僅是用于展示和調節體溫。
35、驅使動物前肢移動的神經細胞源從大腦轉到了脊髓。
36、研究人員最初認為,顧氏小盜龍從身體兩側伸展出前肢與后肢,形成兩對滑行翼。
37、醫生說問題在于它的前肢上,不過它不會死的。
38、我注意到它后肢向右偏的方式,總不會和前肢在一條線上,卻始終保持著理想的奔跑節奏。
39、而雄性則從后部另一個方向插入,用前肢和雌性的后肢支撐,為了讓性器官能夠接觸得更緊密,雄性還有可能把一只腳抬起來。
40、對龍翼的描述基本上有兩種-一對連接在脊椎上的第三肢,或者是蹼狀的前肢。
41、研究顯示在幾百萬年前,我們的類人猿祖先剛開始前肢離地走路后不久,就演化出了與現代人相似的手部動作能力,這是手語發展的基礎。
42、一些研究者認為羽毛恐龍是從零開始進化出飛行能力的,它們在奔跑中會拍動自己帶羽毛的前肢。
43、很多長有羽毛的恐龍因為沒有翅膀,或相對于長毛的前肢來說身體過于沉重,因此也無法飛行。
44、巴拿馬的金色樹蛙會向他們追求的樹蛙揮動小小的前肢。
45、最重要的是,它們沒有顯示出依靠前肢支撐行走的跡象,現代的猩猩和猿行走時依然需要用前肢輔助。
46、這種轉變包括從用前肢劃水到身體波動再到尾巴擺動,就像現代鯨魚的水平尾鰭。
47、從腦部到脊椎控制動物前肢的神經細胞源開始演化。
48、站立也意味著你的前肢能夠熟練的控制物體和制造工具。
49、正是因為袋鼠前肢很短而后肢又很長,所以它們才能跳得又快又遠。
50、胸部附近還長有一對額外的前肢(像螳螂一樣)。強壯的尾巴像蝎子一樣翹著,末端如同鐮刀,足有一英尺長。
51、肌肉發達,前肢直,肘部和密切。
52、在各式各樣的有羽恐龍中,鳥類為特別的一群,演化出用特化的前肢與尾部羽毛來飛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