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夕陽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
綺席卷龍須,香杯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
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笑光六義,發論明三倒。
座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榮辱應無間,歡娛當共保。
襄陽公宅飲。唐代。孟浩然。 窈窕夕陽佳,豐茸春色好。欲覓淹留處,無過狹斜道。綺席卷龍須,香杯浮瑪瑙。北林積修樹,南池生別島。手撥金翠花,心迷玉紅草。談笑光六義,發論明三倒。座非陳子驚,門還魏公掃。榮辱應無間,歡娛當共保。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于詩。年四十游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后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余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壬子正月重赴金陵志館偶誦陶詩遙遙從羈役一心處兩端句憮然有感。清代。邵泰。 春風從何來,所過不留跡。人與物同春,欣欣各自得。而我獨何為,當春轉蕭瑟。親老不能待,饑驅此行役。縱非出山泉,仰愧入林翮。一心信兩端,繹思有馀戚。緬昔負米賢,歡焉供子職。
喜遷鶯 露筋祠。清代。易順鼎。 靈旗風大。悵春陰換盡,都飛涼靄。魚地鋪冰,蟾天浸月,不照尋常眉黛。小蚊已辭秋帳,成就芳名百代。淚休灑,自翠蛾無恙,青蠅安在。香街。飄水佩。聞道花時,開遍祠門外。舊內鉤斜,南朝脂井,應笑此湖清太。紅顏盡成廟食,命薄生前何害。柳絲待,待系船重到,綠云如海。
懷李聰巒隨宦新甫 其七。明代。申佳允。 一望云煙渺,蛩聲四壁秋。有懷頻問月,無興強登樓。水隔三秋恨,星分兩地愁。相思渾不寐,欲汎剡溪舟。
題浯溪。宋代。曾豐。 千古一碑得人愛,來書碑后幾前輩。相頡頏甚曾不饒,自混融之了無礙。太平天子狃開元,馴致馬嵬悔何逮。桑陰未徙宗廟安,儲皇功豈不云倍。君父恩重臣子輕,功至彌天皆分內。靈武猶言權濟經,京師何忍小間大。南內起居不遑安,西宮晨夕無聊賴。不沒其實豫章公,言者無罪聞足戒。元結但持歸美心,為尊者諱誰獨怪。歸美為頌刺為雅,四詩義各有攸在。一出春秋雅頌中,兩忘人我是非外。朅來獨招莫逆魂,尊中有酒聊一酹。垂去更解未艾紛,石上有壁聊一疥。
歸山寄賈石葵年丈四首 其四。明代。于慎行。 聞道君王憶月卿,徵書蚤晚到山城。可知昨夜東風起,碧玉峰頭鶴夢驚。
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韻。宋代。張九成。 高僧居物外,有戶晝常扃。海闊知天大,泉甘識地靈。一簾春月靜,數點列山青。便卜歸歟計,移文休勒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