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隨著波浪飄蕩。
⒉ 顛沛貌。
⒊ 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⒋ 謂同行同止。
⒈ 隨著波浪飄蕩。
引《三國演義》第七四回:“四面八方,大水驟至;七軍亂竄,隨波逐浪者,不計其數(shù)。”
郭沫若 《高漸離》第三幕:“我在 渤海 里打魚,遇著海風(fēng)把我吹出了大海,我便隨波逐浪,晝夜漂流。”
⒉ 顛沛貌。
引唐 白居易 《浪淘沙》詞之六:“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生還有幾家?”
⒊ 猶言隨波逐流,隨大流。
引明 唐順之 《答呂沃州書》:“蓋世人病痛,多緣隨波逐浪,迷失真源。”
《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這樣沒主意,隨波逐浪的人,不打他更打那個?”
⒋ 謂同行同止。
引元 孟漢卿 《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作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
⒈ 比喻沒有確定的方向和目標(biāo),只依從環(huán)境、潮流而行動。亦指靈活應(yīng)事,不落于固定形式。宋·胡仔也作「隨波逐流」。
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五》:「至于那鴇兒們,一發(fā)隨波逐浪,那曉得葉落歸根?」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杜少陵四》:「其一為波逐浪句,謂隨物應(yīng)機(jī),不主故常。」
1、耳邊傳來隨波逐浪的怒吼,狂劍無敵背心被冷汗打濕。
2、順著安第斯信風(fēng)的方向,竹筏揚帆隨波逐浪,天上有云,走的很慢。
3、離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漁船隨波逐浪地前進(jìn),這是吃早飯的信號,近千只海鷗飛來,相互追逐著爭食吃。
4、所謂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亦不消安排,自然恰好,便去險處答這僧話,略露些子鋒芒,不妨奇特。
5、內(nèi)觀之時,若見如是,當(dāng)審其虛實,辨其真?zhèn)危豢?em class="special">隨波逐浪,認(rèn)賊為子。
6、王耀苦笑道,他可不是神,現(xiàn)在這樣,他也是身不由己,只能隨波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