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以恩寵相待。
英treat favour;
⒈ 帝王給予的恩遇。
引《后漢書·黃香傳》:“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倖。”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安祿山 初承寵遇,敕營甲第,瓌材之美,為京城第一。”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上:“真宗 為特加大學(xué)士,班在翰林學(xué)士上,其寵遇如此。”
田北湖 《與某先生論韓文書》:“韓愈 《三上宰相書》,陳義甚高,大言弗怍,投而失利,卑詞乞憐,但不耐窮困,希冀寵遇耳。”
⒈ 特別受寵的待遇。
引《后漢書·卷八〇·文苑傳上·黃香傳》:「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幸。」
《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陳留王奐紀》:「宜加寵遇,崇其爵位。」
例如:「寵遇之恩」。
近優(yōu)待
1、建炎三年擊退金兵,取得高橋大捷,晚年封為清河郡王,倍受寵遇。
2、這位顯赫一時的年大將軍曾經(jīng)屢立戰(zhàn)功、威鎮(zhèn)西陲,滿朝文武無不服其神勇,同時也得到雍正帝的特殊寵遇,可謂春風(fēng)得意。
3、拓跋燾對于崔浩的寵遇,不亞于苻堅對于王猛,但崔不像王那樣拒謝,而坦然受之。
4、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xué)士升為內(nèi)閣學(xué)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
5、雍正二年入京時,得到雍正帝特殊寵遇,真可謂位極人臣。
6、而外國使節(jié)、商人也把能去海山仙館游玩當(dāng)作一種寵遇,“海山仙館”由此兼具了外交、商務(wù)談判的功能,相當(dāng)于“國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