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有所感觸而嘆息。
例感嘆一番。
與其感嘆光陰似箭,不如從每一分鐘做起。
英sigh with feeling;
⒈ 強(qiáng)烈抗議、申斥或抱怨的語言。
例對于社會偏見的感嘆。
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記念劉和珍君》
英exclamation;
⒈ 見“感嘆”。亦作“感嘆”。有所感觸而嘆息。
引《魏書·劉昶傳》:“自陳家國滅亡,蒙朝廷慈覆,辭理切至,聲氣激揚(yáng),涕泗橫流,三軍咸為感嘆。”
宋 曾鞏 《代人祭李白文》:“舉觴墓下,感嘆餘芬。”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提到前任 談公 的事, 安老爺 倒著實感嘆了一番。”
冰心 《寄小讀者》二五:“歸途中落葉蕭蕭,感嘆無盡,忽然作此。”
⒈ 心中因有感慨而發(fā)出喟嘆。
引《西游記·第二八回》:「然猶思念感嘆不已。」
《兒女英雄傳·第一三回》:「提到前任談公的事,安老爺?shù)怪鴮嵏袊@了一番。」
近感慨 感喟 慨嘆
1、感嘆那老伯驚人的技術(shù)和我那可歌可泣的視力。
2、就在我們感嘆物換星移的時刻。
3、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于去年的,雖然是少數(shù),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jīng)屢次為之感嘆。至于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shù)千年,而終于沒有消亡的明證了。倘要尋求這一次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意義就在此罷。
4、看著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孩,老師感嘆道:“孺子可教啊”。
5、老趙精辟地分析了當(dāng)前的國內(nèi)外形勢,小李感嘆地說:“真是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6、一些失足青少年,認(rèn)識到了過去的錯誤,經(jīng)常發(fā)出“悔不當(dāng)初”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