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一個人的精神和皮膚色調(diào)。
英complexion;
⒉ 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的色調(diào)。
英color;
⒊ 態(tài)度,神情。
例觀子氣色。——唐·柳宗元《柳河?xùn)|集》
英expression; look;
⒈ 指人的面色,神態(tài)。
引《荀子·勸學(xué)》:“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br />《漢書·翼奉傳》:“故臧病則氣色發(fā)於面,體病則欠申動於貌。”
唐 白敏中 《酒令》詩:“少年從事夸門第,莫向尊前氣色粗?!?br />《紅樓夢》第九六回:“那個人看見 賈璉 的氣色不好,心里先發(fā)了虛了?!?br />茅盾 《子夜》十四:“﹝ 王和甫 ﹞看著 吳蓀甫 的臉,也覺得氣色不正。”
⒉ 指動物的姿態(tài)神色。
引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此馬氣色駿異。”
⒊ 景色;景象。
引《六韜·兵徵》:“凡攻城圍邑,城之氣色如死灰,城可屠?!?br />南朝 宋 謝惠連 《西陵遇風(fēng)獻康樂》詩:“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br />《新唐書·李光弼傳》:“其代 子儀 朔方 也,營壘、士卒、麾幟無所更,而 光弼 一號令之,氣色乃益精明云?!?br />明 何景明 《立春管汝濟見過次韻》:“勝日高人過,蓬門氣色新。”
魯迅 《彷徨·祝福》:“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滿天飛舞,夾著煙靄和忙碌的氣色,將 魯鎮(zhèn) 亂成一團糟。”
⒈ 人的態(tài)度臉色。
引《荀子·勸學(xué)》:「不觀氣色而言謂之瞽。」
《紅樓夢·第二一回》:「寶玉聽了這話,見他臉上氣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動了真氣?』」
⒉ 氣象、景象。
引南朝宋·謝惠連〈西陵遇風(fēng)獻康樂〉詩:「蕭條洲渚際,氣色少諧和?!?br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從此參將與官府往來,添了個幫手,有好些氣色。」
1、為醫(yī)者雖善于脈候,而不知察于氣色者,終為未盡要妙也。孫思邈
2、小暑養(yǎng)生需靜心,食物宜清淡,進食應(yīng)緩慢,生冷之物不多食,蔬菜瓜果不可少,睡眠充足氣色好,健身補水不可忘。祝你健健康康過小暑!
3、喂,陳先生,你今天氣色好急了。
4、“人之或貴或賤,在乎骨骼表象?;驊n或喜,在乎臉容氣色?;虺苫驍。诤跤袩o決斷。以此三點來相人,可萬無一失矣?!?,免死牌。
5、冬季養(yǎng)生有訣竅,三個常識要記牢:桂圓紅棗氣色好,感冒期間可不要;鮮棗吃多會傷胃,每天一把剛剛好;綠茶煮蛋能止咳,隨吃隨煮營養(yǎng)高。愿你健康!
6、還想起南方的桃花,猶是溫婉多致的閨秀,總是綽約在亭臺樓榭之間。那種姿態(tài)和氣色,那種心滿意足的笑靨和粉潤,能讓我呼吸到陽光的芬芳,聆聽到琴瑟的悠長。但在心中,她依然有些憂傷,恰似我一江春水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