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見“抑強扶弱”。
⒈ 謂壓制強暴,扶助弱小。
引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本事》:“勾踐 之時,天子微弱,諸侯皆叛,於是 勾踐 抑彊扶弱,絶惡反之於善。”
《三國志·魏志·王修傳》:“為治,抑彊扶弱,明賞罰,百姓稱之。”
亦作“抑強扶弱”。 明 劉基 《憂懷》詩:“抑強扶弱須天討,可恠無人借箸籌。”
陶成章 《浙案紀略》上卷第三章第一節(jié):“其族姪 嘉益,秉心強直,最喜抑強扶弱。”
⒈ 壓制強橫的人而扶助弱小。也作「抑彊扶弱」。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二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本是抑強扶弱,互相維持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