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亦專指一種倫理學說,認為個人利益高于一切,把個人幸福作為一切行動的規(guī)范。
⒈ 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生活態(tài)度。亦專指一種倫理學說,認為個人利益高于一切,把個人幸福作為一切行動的規(guī)范。
引梁啟超 《新民說》第二節(jié):“此雖利己主義之鄙言,而實鞭策人自治自助之警句也。”
巴金 《滅亡》第九章:“他好象是一個利己主義者,而且他也曾向人宣傳過他底利己主義。”
⒈ 以自己的利益幸福,做為人生行為目的和道德標準的主義,倡于英人霍布斯及德人尼采等。
反利他主義
1、良心會使每個人都成為利己主義者。
2、個人的自我并不是整個世界的最大的一部分。一個能夠自我超越于自己的思想和希望的人,也能夠在日常生活的困境中為自己找到安靜閑適之地,而這對徹底的利己主義者來說是不可能的。
3、要克服利己主義思想,擺脫名韁利索的羈絆,多做經(jīng)常性、基礎性的工作,把部隊的基礎打牢夯實,為長遠發(fā)展攢足后勁。
4、人的理性粉碎了迷信,而人的感情也將摧毀利己主義。
5、對某些尊奉“功利哲學”的利己主義者而言,談責任甚至等同于癡傻憨。
6、個人本位主義、合理利己主義、虛假的集體主義等等,由于其種種局限性,不能作為現(xiàn)時代的倫理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