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恩情道義。
例吾己失恩義。——《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英gratitude; loving-kindness;
⒈ 道義;恩情。
引《淮南子·人間訓》:“或有功而見疑,或有罪而益信,何也?則有功者離恩義,有罪者不敢失仁心也。”
唐 戴叔倫 《夫婦怨》詩:“出門不敢啼,風悲日悽悽。心知恩義絶,誰忍分明別。”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云長 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 曹操 許多恩義,與后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
陳毅 《夕鶴詞》:“似此負恩義,輕人只拜金。”
⒈ 深厚的恩情義氣。
引《晉書·卷六七·郗鑒傳》:「于時所在饑荒,州中之士素有感其恩義者,相與資贍。」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因念亡夫恩義,思量做些齋醮功果超度他。」
近恩德
反怨恨
1、他知道太子李治于李世績無任何恩義,況且李治生性怯懦,沒有鐵鞭馭馬的氣派和膽識。
2、武洪笑了笑心說“這黃虎待自己還是比較有恩義的,黃虎怎么可能不知道他的神力呢?這種牢籠武洪肯定是能夠逃脫的,但是武洪并沒有這么做”。
3、蓋群雄角力時,部下多易去就,唯撫之為家人父子,則有名分以相維,恩義以相浹。
4、他馬上向朝廷請求讓他來禮葬李密,畢竟是自己多年的領袖,李勣不能看著李密暴尸野外,這是他對于李密個人的恩義。
5、十年磨劍,朝與暮,荒原闊野,汗與血,天涯路,曾自詡豪杰,恩義重,何能撇!兄弟誼,怎生絕?關山萬里尋仇雪,黃沙漫野將賊滅。
6、積年交結,恩義不輕;一旦分別,豈不愴恨?勢不得不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