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書信;信件。
⒈ 書信;信件。
引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雜觚·起居》:“今人函牘往來,多用‘起居’字。”
魯迅 《書信集·致李秉中》:“至于款項,倘其借之他人,則函牘往反,而且往反再三,而終于不得要領(lǐng),必與賣稿無異。”
⒈ 放置于匣中的書簡。后泛指一般的書籍。
近尺牘
1、敬仰與欽佩之情,促使蔡東藩不由自主地與姑蘇才女函牘往來,交談甚契。
2、其余手答函牘、演說底稿,均辭令得體,言簡意賅,文采為久治文書者所不及,作者以誠接物、人情練達之作風(fēng)躍然紙上。
3、其開筆聯(lián)句之法,或函牘,或故事,或新聞,先由一二句至三四句,擴充至數(shù)十句、數(shù)百句。
4、幸好有陳世驤先生那兩封寫給金庸、主談《天龍》的函牘在,有此兩信,我再說什么,都是妄言、贅語。
5、蒼蠅撲面而來,都市化的垃圾文化快餐、新新意識言語等在城區(qū)里漸居角落,卻悄然逸至鄉(xiāng)間田頭,冷漠地向農(nóng)村生活中的道德體系致以瓦解和失憶的異化函牘。
6、清政府議和專使的密碼密電,均可拍發(fā),公私函牘概不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