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借口。
⒉ 假稱。
⒈ 借口。
引文秉 《先撥志始》卷上引 明 楊漣 《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疏》:“忠賢 恐其露己驕橫,上年因皇上南郊,謀之私比,托言急病,立刻掩殺。”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二》:“于生 念許之則禍在后日,不許則禍在目前,猝不能決。托言父在難自專。”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托言眾治,壓制乃尤烈于暴君。”
⒉ 假稱。
引清 尹慶蘭 《螢窗異草三編·秦吉了》:“月餘,婢竟光采如初, 緒 乃浼尼為撮合山,托言貧家之女,力白於其母。”
⒈ 假托言詞。
引《三國演義·第四回》:「今日并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托言耳。」
近借口 借口
1、試看七十老囚,三木敗類,居然節(jié)鉞監(jiān)軍,漁色罔識君親,托言六宮備選,二八紅顏,變?yōu)樯ig濮上。
2、嘉賓中還有一位司馬相如,他派頭頗大,托言不就,直到王吉親自乘車前去迎接,這才姍姍而來。
3、楊凝式也覺失言,便從那天起,托言“心疾”,開始佯狂,從此得了個諢號“楊風(fēng)子”。
4、察言觀色,見王襄少年穩(wěn)重,對答如流,不勝喜歡,于是托言有事入內(nèi),暗里指使夫人知會女兒。
5、被匪三人窺破行徑,知其孤弱可欺,竟駕舢板托言巡查,登舟檢觀,見有二女,誣以拐帶劫去二女。
6、一天,她說,夜里做了一個夢,夢中神托言,自己是九蓮菩薩轉(zhu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