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狀態(tài);外貌;容貌。
英appearance;
⒈ 亦作“狀皃”。
⒉ 相貌,容貌。
引《戰(zhàn)國策·趙策一》:“豫讓 又漆身為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識,曰:‘狀貌不似吾夫,其音何類吾夫之甚也。’”
《北齊書·文苑傳·荀士遜》:“狀貌甚丑,以文辭見用。”
元 無名氏 《飛刀對箭》第四折:“我如今狀貌堂堂,威風赳赳,志氣凌云。”
葉圣陶 《夜》:“那老婦人的狀貌沒有什么特點,額上雖已畫上好幾條皺紋,還不見得怎么衰老。”
⒊ 外貌;形狀。
引《莊子·知北游》:“光曜 不得問,而孰視其狀貌,窅然空然。”
漢 淮南小山 《招隱士》:“白鹿麏麚兮,或騰或倚。狀皃崯崯兮峨峨,凄凄兮漇漇。”
《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一回:“有幾棵兩人合抱的大柏樹,狀貌甚是奇古,旁邊有塊小小石碣,上刻‘漢柏’兩個大字。”
⒋ 描摹;描繪。
引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狀貌山川,古今咸用。”
⒈ 容態(tài)、面貌。
引《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
近形貌 容貌
1、我每周去一次書店了舊例。名詞狀貌詞”意為“使……若何樣”。
2、帝生而有異光,狀貌殊特,日角龍顏,重岳虎顧,舌文八字,項有浮光,身映日無影,兩骻駢骨,項上隆起,有文在右手曰“武”。
3、但歷史上當?shù)蒙稀?em class="special">狀貌奇?zhèn)ァ彼膫€字至少還有一個人。
4、西方剛發(fā)現(xiàn)夏威夷等群島的時候,單憑島人的生活情調(diào)與性的解放,瘋魔了十八世紀歐洲,也是因為狀貌風度正符合盧騷“高貴的野蠻人”的理想,所以雅俗共賞,舉國若狂。
5、獅子座感外露,他們喜歡戲劇化和妄誕的狀貌表達。
6、皇考美須髯,身長七尺八寸,狀貌瑰偉,武藝絕倫;識量深重,有將率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