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表面上不作評論但內(nèi)心里有所褒貶。“陽秋”即“春秋”,晉簡文帝(司馬昱)母鄭后名阿春,避諱“春”字改稱。這里用來代表“批評”,因為相傳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貶。
例桓茂倫云:“褚季野皮里陽秋。”——《世說新語》
英criticize mentally;
⒈ 同“皮里春秋”。 晉 簡文帝 皇后名 春,晉 人避諱,以“陽”代“春”。
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桓茂倫 云:褚季野 皮里陽秋,謂其裁中也。”
宋 歐陽修 《上胥學(xué)士偃啟》:“裹陽秋於皮里,不言備乎四時,吞 云夢 於胸中,兼容盡於一介。”
清 龔自珍 《調(diào)笑令》詞:“烹茗,烹茗,閒數(shù)東南流品。美人俊辯風(fēng)生,皮里陽秋太明。”
⒈ 嘴里不說好壞,而心中有所褒貶。參見「皮里春秋」條。南朝宋·劉義慶也作「皮里春秋」。
引《世說新語·賞譽下》:「桓茂倫云:『褚季野皮里陽秋』。」
1、張主任尋思著,要皮里陽秋說他幾句,讓他知道自大妄為的下場。
2、體總上邊已經(jīng)開了兩次會討論這個問題了,可現(xiàn)在陳沖這么一頓皮里陽秋的話出來,估計明天中國棋院又要上頭條。
3、好一個‘光說不練的嘴把式’,此話皮里陽秋,已是罵盡了天下欺世盜名之輩。
4、場下眾人被他大賢威勢一壓,頓時全都罷口不言,紛紛在肚里暗暗地皮里陽秋。
5、李阡陌正自皮里陽秋,忽聽這女子自報姓名,不禁聞言坐起,心中只覺這名字似乎聽過,有點耳熟,他蹙眉沉思了片刻,忽地?fù)嵴菩Φ馈鞍。瓉砭褪悄恪?/span>
6、就在兩人交談的時候,一聲皮里陽秋的怪調(diào)響起“哎呦,這不是曹典軍么,竟然也有資格來奉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