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ěi,yǐ ]
讀音:wěi,yǐ
拼音:wei,yi
簡繁:尾
五筆:NTFN
五行:暫無
部外:暫無
五筆:NTFN
筆畫:7畫
吉兇:暫無
倉頡:SHQU
結構:半包圍
鄭碼:XMMH
四角:77214
區(qū)位:4618
統(tǒng)一碼:5C3E
異體字:?,?,?,?,?,?
英漢互譯:tail,extremity,end,stern
筆順:橫折、橫、撇、撇、橫、橫、豎彎鉤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247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尾氏源于春秋時期,以人名為氏,與尾生有關。
尾生,春秋時魯國人,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故事出自《莊子·盜跖》。
尾生與一位女子相約于橋下會面。他如期趕到,左等右等,女子不來,洪水卻順著河床洶涌而至。尾生堅守在橋下不肯離去,淹死后雙手仍死死抱著橋柱。《國策·燕策一》曰:“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也。”李白也有—詩句:“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
尾氏得姓,即出自尾生。后漢有尾敦。
一、尾wěi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云南之瀘水、山西之運城等地有分布,《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據《潛夫論》注云:“微子后有尾氏。”此當系出子姓。
2、其據《路史》注云:“魯后有尾氏。”則此當系出姬姓。(按:此鄭樵所謂“魯有尾生;或云即微生高。”以名為氏。)漢代有尾敦;明有尾禮。
二、尾
尾姓起源:
1、春秋時魯公族有尾氏,見《路史》。
2、周時宋微子之后有尾氏,見《潛夫論》。
尾姓名人:
尾生,春秋時魯人,信士。尾禮,明時曹縣人,臨城主簿。
郡望:魯郡。
尾姓古代名人
尾生春秋,魯國人,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故事出自《莊子·盜跖》。
一、尾wěi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云南之瀘水、山西之運城等地有分布,《鄭通志·氏族略》亦收載。《姓氏考略》注其源:
1、其據《潛夫論》注云:“微子后有尾氏。”此當系出子姓。
2、其據《路史》注云:“魯后有尾氏。”則此當系出姬姓。(按:此鄭樵所謂“魯有尾生;或云即微生高。”以名為氏。)漢代有尾敦;明有尾禮。
二、尾
尾姓起源:
1、春秋時魯公族有尾氏,見《路史》。
2、周時宋微子之后有尾氏,見《潛夫論》。
尾姓名人:
尾生,春秋時魯人,信士。尾禮,明時曹縣人,臨城主簿。
郡望:魯郡。
其他姓氏
[ 尾 ]字的同音字 - [ wei,yi ]
[ 尾 ]的同部首字 - [ 尸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