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ān,shēn,cēn ]
讀音:cān,shēn,cēn
拼音:can,shen,cen
簡繁:參
五筆:CDER
五行:金
部外:暫無
五筆:CDER
筆畫:8畫
吉兇:吉
倉頡:IKHHH
結構:上下
鄭碼:ZSGP
四角:23202
區位:1846
統一碼:53C2
異體字:參,叄,叅,葠,蓡,蔘,薓,?,?,?,?,?
英漢互譯:take part in,intervene,ginseng
筆順:撇折、點、橫、撇、捺、撇、撇、撇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082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參姓,中國姓氏,據《實用姓氏·讀寫簡編》記載,讀shēn,又讀cān。凌迪知《萬姓統譜》:“參,陸終第二子參胡之后。”
一、參(參)shēn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晉城以及呂梁地區有分布。《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董姓。陸終第二子參胡后。”“以名為氏。”
2、《姓氏考略》據《路史》注云:“皋陶、實沈之后皆有參氏。”皋陶為東夷首領,偃姓;實沈,相傳為高辛氏子,堯使之主參星,為參神。一音cān,又音sān。皆現行姓氏。唐代有參開;宋代有參徐,紹興進士。
二、參(參)cān
現行罕見姓氏。今陜西之韓城有此姓。漢族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詞典》、《中國姓氏大全》并音cān。《大全》注云:“罕見姓,但南北皆有。來源:
1、傳說中古帝顓頊的玄孫有陸終,其第二子參胡之后有參氏;
2、傳說中東夷首領皋陶和實沈(帝嚳之子)的后代都有參氏。”
三、參sān
現行罕見姓氏。今云南之瀘水有分布。傈僳族有此姓。
四、參(參)
參姓分布:大陸有此姓。
參姓起源:
1、系自董姓。古帝顓頊之裔、陸終第二子參胡之后,見《風俗通》。一說,祝融之后惠連封于參胡,因氏,見《廣韻》。
2、春秋時鄭大夫國參之后。
3、皋陶(東夷首領)、實沈(帝嚳)之后皆有參氏。
參姓名人:
參百,周穆王御。參安,明時平定州人,永樂中任福建連江縣知縣。
郡望:晉陽。
變化:亦作〔叅〕、葠。
參姓古代名人
參徐宋朝,紹興年間中進士。
一、參(參)shēn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西之晉城以及呂梁地區有分布。《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其源不一:
1、鄭樵注云:“董姓。陸終第二子參胡后。”“以名為氏。”
2、《姓氏考略》據《路史》注云:“皋陶、實沈之后皆有參氏。”皋陶為東夷首領,偃姓;實沈,相傳為高辛氏子,堯使之主參星,為參神。一音cān,又音sān。皆現行姓氏。唐代有參開;宋代有參徐,紹興進士。
二、參(參)cān
現行罕見姓氏。今陜西之韓城有此姓。漢族姓氏。《續通志·氏族略》收載。《姓氏詞典》、《中國姓氏大全》并音cān。《大全》注云:“罕見姓,但南北皆有。來源:
1、傳說中古帝顓頊的玄孫有陸終,其第二子參胡之后有參氏;
2、傳說中東夷首領皋陶和實沈(帝嚳之子)的后代都有參氏。”
三、參sān
現行罕見姓氏。今云南之瀘水有分布。傈僳族有此姓。
四、參(參)
參姓分布:大陸有此姓。
參姓起源:
1、系自董姓。古帝顓頊之裔、陸終第二子參胡之后,見《風俗通》。一說,祝融之后惠連封于參胡,因氏,見《廣韻》。
2、春秋時鄭大夫國參之后。
3、皋陶(東夷首領)、實沈(帝嚳)之后皆有參氏。
參姓名人:
參百,周穆王御。參安,明時平定州人,永樂中任福建連江縣知縣。
郡望:晉陽。
變化:亦作〔叅〕、葠。
其他姓氏
[ 參 ]字的同音字 - [ can,shen,cen ]
[ 參 ]的同部首字 - [ 厶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