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è,shǎi ]
讀音:sè,shǎi
拼音:se,shai
簡繁:色
五筆:QCB
五行:金
部外:暫無
五筆:QCB
筆畫:6畫
吉兇:吉
倉頡:NAU
結構:上下
鄭碼:RYIA
四角:27717
區位:4111
統一碼:8272
異體字:?,?
英漢互譯:color,tint,hue,shade,form,body,beauty,desire for beauty
筆順:撇、橫撇/橫鉤、橫折、豎、橫、豎彎鉤
筆順演示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833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姓氏之一,姓色的人不多,屬于稀有姓氏。比較有名的有蒙古族 文學博士教授——色音,蒙古族人。
“‘色’作為姓氏使用時讀作‘shǎi’,而大多數人遇見它都讀‘sè’,色屬于滿族的古老姓氏。《現代漢語詞典》中,色(sè)的解釋第八條是“姓”,而shǎi的是口語的顏色。在內蒙古自治區、中國東北和 北亞有此姓氏,《滿族漢字姓尋根大全》中記載說“色”是滿族老姓。據《皇朝通典·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滿族薩克達氏,原為巴雅拉氏,后以地為氏,滿語拼音為Sakda Hala,漢字義“悠久、蒼老”,世居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寧古塔(今吉林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梨樹)、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 太平洋 濱海地區)、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東渾河畔)、黑龍江流域等地,清朝中葉以后多冠漢字姓為色氏、李氏、高氏、佟氏等。
一、色sè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北京,山西之運城、忻州,新疆之布爾津,湖北之武漢,江西之新余,四川之成都等地有。漢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新編千家姓》亦收載。藏族之色姓,源於古代傳說。傳說有一神猴與巖魔女結為夫妻,生了六只小猴。小猴長大,又生育繁衍了眾多猴群。眾猴食樹林野果和不種而收之谷類為生。尾巴漸漸消失,身毛也慢慢變短,并且說話了,遂成為人類。最初六只小猴繁衍下來的六個支系便是遠古時代藏族最早的氏族,它們是:色氏、木氏、董氏、東氏、惹氏、朱氏。見《中國人的名字·藏族》。或以氏族名以為姓。又:聶赤贊普之后有父系六族,其中亦有色氏族,后亦以氏族名為姓,此則系出“代”氏(王族)。
二、色
色姓分布:四川德昌、河南扶溝、山東長清、安徽淮南等地均有此姓。
色姓起源:
1、清滿洲八旗姓穆色辰氏后改為色氏。
2、彝族姓。
一、色sè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北京,山西之運城、忻州,新疆之布爾津,湖北之武漢,江西之新余,四川之成都等地有。漢族、藏族、傈僳族有此姓。《新編千家姓》亦收載。藏族之色姓,源於古代傳說。傳說有一神猴與巖魔女結為夫妻,生了六只小猴。小猴長大,又生育繁衍了眾多猴群。眾猴食樹林野果和不種而收之谷類為生。尾巴漸漸消失,身毛也慢慢變短,并且說話了,遂成為人類。最初六只小猴繁衍下來的六個支系便是遠古時代藏族最早的氏族,它們是:色氏、木氏、董氏、東氏、惹氏、朱氏。見《中國人的名字·藏族》。或以氏族名以為姓。又:聶赤贊普之后有父系六族,其中亦有色氏族,后亦以氏族名為姓,此則系出“代”氏(王族)。
二、色
色姓分布:四川德昌、河南扶溝、山東長清、安徽淮南等地均有此姓。
色姓起源:
1、清滿洲八旗姓穆色辰氏后改為色氏。
2、彝族姓。
其他姓氏
[ 色 ]字的同音字 - [ se,s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