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é,jiā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693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源流一: 據傳黃帝時臣子茄豐氏有罪,被刑之后流放,其后人有以茄為姓。
源流二:另春秋時淮河流域有一小國叫茄(音jia)國,是楚國的附庸,后被楚國所滅,或有茄國人以茄為姓。
源流三:茄姓回族源自古絲綢之路的甘肅平涼地區。據考證,元時,西域信仰伊斯蘭教的回回士兵,多被編入“西域親軍”、“回回軍”和“探馬赤軍”中。元朝建立后,回回土兵就地歸屬,“與編民等”,即造冊入籍,成為了新的域外移民——回回戶。這些人當中,多“以名(取音)為姓”,茄姓便是其中之一。平涼地區的茄姓,同治前居崇信縣鋼城鄉,同治回民起義后,便向臨近地區分散.華亭的茄姓便源于此。茄姓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肅地區。且新疆回族中的且姓,源自甘肅華亭的茄姓。據且氏稱:“祖輩姓茄,甘肅華亭縣東關人(且氏)青年時,跟隨淘金人到新疆落籍于烏魯木齊,在刻制名章時,只說姓“qie”,不是‘鐵’,刻章人便按字音刻為‘且’,由此誤傳了下來。”故其姓也有兩種讀音:qie和jia。
當代分布:山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均有此姓人落足。
一、茄qié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山西之太原、長治,湖北之武漢、老河口,云南之隴川,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新編千家姓》收載。《姓氏考略》注引《玄中記》云:“‘黃帝之臣茄豐氏有罪,刑而放之,扶伏而去,是為扶伏氏。’(茄豐)為茄氏之始。”一音jiā,亦姓。
二、茄jiā
罕見姓氏。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玄中記》云:“‘黃帝之臣茄豐氏有罪,刑而放之,扶伏而去,是為扶伏氏。’為茄氏之始。”
2、《姓氏詞典》注引《姓觿》云:“‘以國名為姓氏。’古茄國在楚。”一音qié,亦姓,姑兼收。
三、茄
茄姓分布:四川成都、安縣、湖北武漢等地均有此姓。
茄姓起源:
1、相傳為黃帝之臣茄豐之后。茄豐氏有罪,刑而放之,扶伏(即匍匐)而去,是為扶伏氏,見《玄中記》。為茄氏之始。
2、茄,春秋時小國(古城在今安徽鳳陽西),在楚地,見《郡國志》,當以國為氏。
一、茄qié
現行較罕見姓氏。分布頗廣:今山西之太原、長治,湖北之武漢、老河口,云南之隴川,四川之成都等地均有。《新編千家姓》收載。《姓氏考略》注引《玄中記》云:“‘黃帝之臣茄豐氏有罪,刑而放之,扶伏而去,是為扶伏氏。’(茄豐)為茄氏之始。”一音jiā,亦姓。
二、茄jiā
罕見姓氏。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玄中記》云:“‘黃帝之臣茄豐氏有罪,刑而放之,扶伏而去,是為扶伏氏。’為茄氏之始。”
2、《姓氏詞典》注引《姓觿》云:“‘以國名為姓氏。’古茄國在楚。”一音qié,亦姓,姑兼收。
三、茄
茄姓分布:四川成都、安縣、湖北武漢等地均有此姓。
茄姓起源:
1、相傳為黃帝之臣茄豐之后。茄豐氏有罪,刑而放之,扶伏(即匍匐)而去,是為扶伏氏,見《玄中記》。為茄氏之始。
2、茄,春秋時小國(古城在今安徽鳳陽西),在楚地,見《郡國志》,當以國為氏。
其他姓氏
[ 茄 ]字的同音字 - [ qie,jia ]
[ 茄 ]的同部首字 - [ 艸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