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姓

[ náo ]

讀音:náo

拼音:nao

簡繁:鐃

五筆:QATQ

五行:暫無

部外:暫無

五筆:QATQ

筆畫:11畫

吉兇:暫無

倉頡:OPJPU

結構:左右

鄭碼:PHGR

四角:85712

區(qū)位:7883

統(tǒng)一碼:94D9

異體字:鐃

英漢互譯:cymbals,hand bell,disturb

筆順:撇、橫、橫、橫、豎提、橫、斜鉤、撇、橫、撇、豎彎鉤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tǒng)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1131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鐃姓主要源自:姜姓、媯姓。

第一種說法認為:饒氏家族的最初發(fā)祥地,是在古代的饒陽。饒陽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個邑。根據《史記》的“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六年,將饒邑這個地方賜封給其弟長安君,其后代子孫以祖上封邑為姓。到了漢高祖統(tǒng)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度,就把饒邑改煢為饒陽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饒陽縣。饒氏發(fā)祥于河北饒陽。

第二種說法:根據《古今姓氏書辯證》一書的記載,饒姓出自姜姓,戰(zhàn)國時期有齊大夫食采于饒邑,據說是周朝開國宰相姜子牙的子孫。所在地就在現在的山東省青州一帶,其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饒氏,望族卅白平陽、臨川。

第三種說法:根據《百家姓考略》上的記載,饒氏出自媯姓,舜帝本為姚姓,因居媯訥而得媯姓。舜帝 系主支姓氐歷經多次變遷,夏代和商代商均、虞遂為正朔。商均的支子受封于饒困,后代以國為氏,亦稱饒氏。因此,中國饒氏家族得姓的歷史至少有2200年以上,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望族居于平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臨汾縣西南。饒氏后人奉商均為饒姓的得姓始祖。

第四種說法:饒姓系上古五帝之一唐堯之后裔。堯名放勛,帝嚳之子,受封于唐,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謚號為“堯”,史稱唐堯。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滅商,分封諸侯,追思元圣,周武王封地給帝堯后人23世“京” (字子京),住薊(今北京附近)。其子“理”遷移到西平陽,其子孫后代以祖上謚號為姓,稱平陽堯氏。至秦滅六圍,堯姓家族為逃戰(zhàn)禍,從此子孫散遷天下,54世堯萱從平陽徙居江西鄱陽(古饒州,今屬江西),后遷臨川(今撫州)。到56世堯濙時為西漢,漢宣帝劉詢即位,劉詢本名劉病已,即位后改名詢。下令全國要避帝名“詢”之諱,如把姓“荀”的改姓“孫”。堯濙任當朝京兆尉。同朝御史大夫魏相上奏皇上,說堯姓雖與劉姓同為上古唐堯的嫡系后代,但帝堯乃上古五帝之一,百圣至圣,故堯濙也應該避諱,于是漢宣帝就在“堯” (繁體為“堯”)的左邊加一個“食”旁,就變成了“饒” (繁體為“饒”),賜堯濙改姓“饒”,為饒姓始祖,擢升為太傅,并下詔全國,要求天下凡姓“堯”的均改姓“饒”。

饒氏是一個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饒氏這個家族的最初發(fā)祥之地,是古代的饒陽。饒陽歷史悠久,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一個邑。在史籍《史記·趙世家》上面就有一段記載:“悼襄王六年,封長安君以饒”的記載。饒姓自得姓至今已有超過2200年歷史。饒姓的遷分路線始于河北饒陽(眾多起源之一),繼而是江西省饒州,再南遷浙江、福建、廣東。有些因為華南地區(qū)山多田少,還遷往臺灣一帶。在上海圖書館中的饒姓家譜約有八九部,多是湖南、湖北的,都是幾十年前的舊譜。殘本,上圖沒有新譜。在廣東、湖南、福建等圖書館也有舊版《饒氏家譜》。新編的家譜在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圖書館有收藏。

截止2012年,饒姓人口約72萬,排在全國第172位。江西為饒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饒姓總人口的20%。饒姓還分布于江西、湖北、四川、湖南四省,占饒姓總人口的63%,而這些地方的饒姓,絕大多數都是歷代從江西遷徙繁衍(參考“湖廣填川”)出去的。

江西:以撫州地區(qū)為中心的廣大地域。

湖北:孝感市、襄陽市 廣濟縣(武穴市)、松滋市、潛江、石首(荊州地區(qū))、浠水縣/監(jiān)利縣、十堰市、黃石市、黃梅縣、赤壁市、崇陽縣、咸寧市、武漢市。

湖南:長沙市、湘潭市、吉首市、永順縣、龍山縣、花垣縣、會同縣、城步縣、需縣、慈利縣、桑植縣、沅陵縣、溆浦縣、南縣。

浙江:江山市、常山縣、縉云縣、青田縣、溫州。

福建:新羅、武平縣、上杭縣、永定縣、長汀縣、連城縣、清流縣、寧化縣、建寧縣、泰寧縣、將樂縣、沙縣、邵武、順昌、光澤縣、武夷山市、建甌、浦城、福安縣、福州市、閩侯縣、永泰縣、古田縣、惠安縣。

廣東:湛江、惠州、梅州、潮州、汕頭、潮安、普寧、大埔、韶關、云浮。

河南:臺前。

安徽:桐城、祁門,宣城

四川:儀隴、閬中、資中、漢源、洪雅、雅安、什邡、綿竹、石棉、鄰水、大竹、宣漢、萬源、渠縣等地

云南:武定、元謀、昆明、祿豐、新平。

貴州:印江、思南、納雍、銅仁、茶店。

重慶:忠縣。

北方:北京、河北、內蒙也有饒氏后人族群。

山東:鄄城、鄒城市。

平陽郡:三國時魏置,治所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臨川郡:三國時吳置,在今江西省南城東南;西晉移治到今江西撫州市西。

饒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屬九江郡番縣,漢高祖時期改稱九江郡番易,新莽時期曾一度改稱鄉(xiāng)亭,再改稱饒衍,仍屬九江郡。東漢光武帝將原“番易”二字左右分別加“邑”、“阜”偏旁,稱作鄱陽。東漢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孫吳分豫章置鄱陽郡。隋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陽郡為饒州,隋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改饒州為鄱陽郡。唐武德四年(壬午,公元622年)復置饒州,鄱陽隸屬依舊。南唐開元初年(丁酉,公元937年)改饒州為永平軍。宋開寶八年(乙亥,公元975年)廢永平軍復饒州,其間鄱陽均為倚郭縣。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饒州為饒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改饒州路為鄱陽府。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再改鄱陽府為饒州府,鄱陽隸屬未變。清朝沿用明制,鄱陽隸屬依據前朝,都是州府所在地。

惠風堂:惠風就是春風,溫暖宜人。漢朝時饒威為魯陽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風,深得民心。

朋來堂:孔子說:朋來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時饒魯,脾氣行為端正謹慎,治學問注重實踐。別人屢次推薦他做官,皆推辭不干。四方來聘他講學的,天天不斷。他專門建了一座“朋來館”用來招待遠路來找他學習的人。

此外,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平陽堂”、“臨川堂”、“雙峰堂”等。

一、(鐃)ná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布,漢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載;《新編千家姓》亦收。清代有鐃崇秩,任壽寧縣知縣。

二、(鐃)

鐃姓分布:四川中江、湖南宜章、北京、上海、臺灣新竹、臺北、安徽阜陽、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鐃姓起源:見《清通志·氏族略》。

鐃姓名人:

鐃崇秩,清時福建壽寧縣知縣。

歷史名人

郡望

平陽郡:三國時魏置,治所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臨川郡:三國時吳置,在今江西省南城東南;西晉移治到今江西撫州市西。

饒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屬九江郡番縣,漢高祖時期改稱九江郡番易,新莽時期曾一度改稱鄉(xiāng)亭,再改稱饒衍,仍屬九江郡。東漢光武帝將原“番易”二字左右分別加“邑”、“阜”偏旁,稱作鄱陽。東漢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孫吳分豫章置鄱陽郡。隋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陽郡為饒州,隋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改饒州為鄱陽郡。唐武德四年(壬午,公元622年)復置饒州,鄱陽隸屬依舊。南唐開元初年(丁酉,公元937年)改饒州為永平軍。宋開寶八年(乙亥,公元975年)廢永平軍復饒州,其間鄱陽均為倚郭縣。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饒州為饒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改饒州路為鄱陽府。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再改鄱陽府為饒州府,鄱陽隸屬未變。清朝沿用明制,鄱陽隸屬依據前朝,都是州府所在地。

惠風堂:惠風就是春風,溫暖宜人。漢朝時饒威為魯陽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風,深得民心。

朋來堂:孔子說:朋來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時饒魯,脾氣行為端正謹慎,治學問注重實踐。別人屢次推薦他做官,皆推辭不干。四方來聘他講學的,天天不斷。他專門建了一座“朋來館”用來招待遠路來找他學習的人。

此外,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平陽堂”、“臨川堂”、“雙峰堂”等。

一、(鐃)ná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布,漢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載;《新編千家姓》亦收。清代有鐃崇秩,任壽寧縣知縣。

二、(鐃)

鐃姓分布:四川中江、湖南宜章、北京、上海、臺灣新竹、臺北、安徽阜陽、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鐃姓起源:見《清通志·氏族略》。

鐃姓名人:

鐃崇秩,清時福建壽寧縣知縣。

姓氏源流

一、(鐃)ná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布,漢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載;《新編千家姓》亦收。清代有鐃崇秩,任壽寧縣知縣。

二、(鐃)

鐃姓分布:四川中江、湖南宜章、北京、上海、臺灣新竹、臺北、安徽阜陽、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鐃姓起源:見《清通志·氏族略》。

鐃姓名人:

鐃崇秩,清時福建壽寧縣知縣。

堂號

平陽郡:三國時魏置,治所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

臨川郡:三國時吳置,在今江西省南城東南;西晉移治到今江西撫州市西。

饒州: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屬九江郡番縣,漢高祖時期改稱九江郡番易,新莽時期曾一度改稱鄉(xiāng)亭,再改稱饒衍,仍屬九江郡。東漢光武帝將原“番易”二字左右分別加“邑”、“阜”偏旁,稱作鄱陽。東漢建安十五年(庚寅,公元210年)孫吳分豫章置鄱陽郡。隋開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改鄱陽郡為饒州,隋大業(yè)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改饒州為鄱陽郡。唐武德四年(壬午,公元622年)復置饒州,鄱陽隸屬依舊。南唐開元初年(丁酉,公元937年)改饒州為永平軍。宋開寶八年(乙亥,公元975年)廢永平軍復饒州,其間鄱陽均為倚郭縣。元至元十四年(丁丑,公元1277年)升饒州為饒州路,元至正二十一年(辛丑,公元1361年)改饒州路為鄱陽府。明洪武二年(己酉,公元1369年)再改鄱陽府為饒州府,鄱陽隸屬未變。清朝沿用明制,鄱陽隸屬依據前朝,都是州府所在地。

惠風堂:惠風就是春風,溫暖宜人。漢朝時饒威為魯陽太守,推行政事像和暖的春風,深得民心。

朋來堂:孔子說:朋來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宋朝時饒魯,脾氣行為端正謹慎,治學問注重實踐。別人屢次推薦他做官,皆推辭不干。四方來聘他講學的,天天不斷。他專門建了一座“朋來館”用來招待遠路來找他學習的人。

此外,饒姓的主要堂號還有:“平陽堂”、“臨川堂”、“雙峰堂”等。

一、(鐃)ná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北京、上海等地有分布,漢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載;《新編千家姓》亦收。清代有鐃崇秩,任壽寧縣知縣。

二、(鐃)

鐃姓分布:四川中江、湖南宜章、北京、上海、臺灣新竹、臺北、安徽阜陽、內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均有此姓。

鐃姓起源:見《清通志·氏族略》。

鐃姓名人:

鐃崇秩,清時福建壽寧縣知縣。

[ 鐃 ]字的同音字 - [ nao ]

欄目導航

熱門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网络色综合久久| 成人自拍视频网|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夜夜偷天天爽夜夜爱| 免费国产小视频| jizz大全欧美|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丿| 女人十八进入一及黄特别片|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 两个人看www免费视频|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成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噜噜噜在线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毛片|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 5060午夜一级一片| 欧美日韩一品道| 国产粗话肉麻对白在线播放| 亚洲av人无码综合在线观看 | 五月天综合在线| 最新无码a∨在线观看| 国产成 人 综合 亚洲专|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 老子影院午夜伦手机不四虎| 恋老小说我和老市长|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 97成人碰碰久久人人超级碰OO |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天天想你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5g996未满十八|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国语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一级毛片在线观看免费| 狠狠爱天天综合色欲网| 国产精品资源网| 亚洲视频一区网站| 18女人腿打开无遮挡网站|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北条麻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