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í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時間 | 排名 |
---|---|---|---|---|---|
最新 | 1193 | 2018年 | 無 | 2014年 | 無 |
2013年 | 無 | 2007年 | 無 | 2006年 | 無 |
1995年 | 無 | 1987年 | 無 | 1982年 | 無 |
明朝 | 無 | 元朝 | 無 | 宋朝 | 無 |
北宋 | 無 |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魁姓主要源自:姜姓。
魁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有熊國君少典氏長子魁傀氏,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魁,當為魁傀氏所改。”據史籍《路史》中記載:“魁傀,熊國君少典長子,又名石年,姜姓,號烈山氏、厲山氏,身長八尺有七寸,生而牛首人身,怪異之相,乃曰魁傀氏。”魁傀的姜姓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稱號為姓氏者,稱魁傀氏。魁,在中國古代是人類首領的代稱,亦北斗星中的第一星,在神話中又是主宰文事興衰的最高神明,魁傀是為天下第一帝即炎帝世系第一世神農氏,堪稱為魁,因此魁傀氏族人后省文簡化為魁氏,為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魁,西周以后又演化為專指北斗星中的前四星之合,即星柄,在史籍《春秋·緯》中說:“瑤光第一至第四為魁”。
在中國古代的天象演化中,北斗七星分別代指文、武、家、國、男、女、嗣。魁為前四星之合,代表了文、武、家、國,正是帝王國君之象,所以,“魁”氏大矣!
魁姓起源二
源于滿族,出自古女真族完顏部撒鏟氏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完顏氏,以部為氏,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建國,為金朝國姓,分宗室和非宗室兩支,明朝謂“王甲部”,滿語為Wanggiya Hala,世居完顏(今黑龍江哈爾濱阿什河)、訥圖(今遼寧沈陽)、喀拉沁(今內蒙古喀拉沁旗)、英額(今遼寧通化)、佛阿拉(蘇克素滸河支流加哈河與首里口河之間三角形河谷平原的臺地上)、新京(今吉林長春)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改漢姓有汪氏、王氏、鄢氏、張氏、完氏、顏氏、趙氏、魁氏、顧氏、瀛氏等。蒙古族、錫伯族中也有完顏氏,乃金國女真人在元朝時期入籍者,同源同祖。
⑵.滿族薩察氏,亦稱沙岔氏,源于金國時期的“撒鏟氏”,屬于以姓為氏,滿語為Saca Hala,漢義“盔”,世居瓦爾喀(今吉林渾春)、長白山等地,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改漢姓為魁氏者,亦有改漢姓謝氏、隗氏、白氏等者,其中的謝氏為乾隆大帝賜姓。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安陸市、鐘祥市、潛江市、仙桃市東部,以及河南光山縣、新縣西部、信陽市東部、淮河南部一帶地區。三國時期的曹魏、孫吳各置江夏郡:吳國孫權在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廬陵三地設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帶地區;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夢西南)。西晉滅吳后,還治舊地,改為武昌郡。南北朝時期宋國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轄區縮為今武漢及其附近一帶。隋、唐兩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江夏堂:以望立堂。
一、魁
魁姓分布:河北盧龍、廣西陸川、甘肅永昌、臺灣臺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魁姓起源:
1、見《姓苑》。魁傀氏之后。
2、春秋時酅魁壘之后。酅,春秋時紀邑,故城在今山東臨淄東。
3、清時滿洲人姓。
魁姓名人:
魁倫,明時登州萊蕪人,貢生,景泰中浙江黃巖縣主簿。
郡望:江夏。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安陸市、鐘祥市、潛江市、仙桃市東部,以及河南光山縣、新縣西部、信陽市東部、淮河南部一帶地區。三國時期的曹魏、孫吳各置江夏郡:吳國孫權在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廬陵三地設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帶地區;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夢西南)。西晉滅吳后,還治舊地,改為武昌郡。南北朝時期宋國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轄區縮為今武漢及其附近一帶。隋、唐兩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江夏堂:以望立堂。
一、魁
魁姓分布:河北盧龍、廣西陸川、甘肅永昌、臺灣臺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魁姓起源:
1、見《姓苑》。魁傀氏之后。
2、春秋時酅魁壘之后。酅,春秋時紀邑,故城在今山東臨淄東。
3、清時滿洲人姓。
魁姓名人:
魁倫,明時登州萊蕪人,貢生,景泰中浙江黃巖縣主簿。
郡望:江夏。
一、魁
魁姓分布:河北盧龍、廣西陸川、甘肅永昌、臺灣臺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魁姓起源:
1、見《姓苑》。魁傀氏之后。
2、春秋時酅魁壘之后。酅,春秋時紀邑,故城在今山東臨淄東。
3、清時滿洲人姓。
魁姓名人:
魁倫,明時登州萊蕪人,貢生,景泰中浙江黃巖縣主簿。
郡望:江夏。
江夏郡:西漢高祖時設置,治所在安陸(今湖北云夢),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安陸市、鐘祥市、潛江市、仙桃市東部,以及河南光山縣、新縣西部、信陽市東部、淮河南部一帶地區。三國時期的曹魏、孫吳各置江夏郡:吳國孫權在曹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分江夏、豫章、廬陵三地設江夏郡,治所在武昌(今湖北鄂城),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武漢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帶地區;曹魏的江夏郡治所在上昶(今云夢西南)。西晉滅吳后,還治舊地,改為武昌郡。南北朝時期宋國移治到夏口(今湖北武昌),轄區縮為今武漢及其附近一帶。隋、唐兩朝的江夏郡即鄂州。
江夏堂:以望立堂。
一、魁
魁姓分布:河北盧龍、廣西陸川、甘肅永昌、臺灣臺北、北京等地均有此姓。
魁姓起源:
1、見《姓苑》。魁傀氏之后。
2、春秋時酅魁壘之后。酅,春秋時紀邑,故城在今山東臨淄東。
3、清時滿洲人姓。
魁姓名人:
魁倫,明時登州萊蕪人,貢生,景泰中浙江黃巖縣主簿。
郡望:江夏。
其他姓氏
[ 魁 ]字的同音字 - [ kui ]
[ 魁 ]的同部首字 - [ 鬼 ]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