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姓

[ gōu,gòu ]

讀音:gōu,gòu

拼音:gou,gou

簡繁:勾

五筆:QCI

五行:木

部外:暫無

五筆:QCI

筆畫:4畫

吉兇:吉

倉頡:PI

結構:半包圍

鄭碼:RYZS

四角:27720

區位:2520

統一碼:52FE

異體字:句,夠,?

英漢互譯:hook,join,connect,entice

筆順:撇、橫折鉤、撇折、點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4092018年2014年
2013年3722007年2006年375
1995年4511987年391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374

內容來源于:m.shishangyizu.com

起源

勾姓主要源自:風姓、姬姓。

勾姓起源一

出自以官名為氏。據《山海經》載,有困民之國,勾姓。為此姓之始。勾又寫作“句”。其姓最早見于《山海經》:“困民之國,勾姓”。此外,相傳帝少昊的一個兒子名重,死后被封為木正,為五行神之一,掌管天地萬物的生老病死,號稱勾芒。他的后世子孫以“勾”為姓。勾姓在南宋時為避宋高宗趙構的名諱,改為“句”(音不變,讀勾 Gōu)、“鉤”等姓。

勾姓起源二

出自為避帝諱所改。南宋時,為避高宗趙構之諱,勾氏改為句(Gōu)氏;有的加草字頭,改為茍(Gǒu)姓。

勾姓起源三

出自古代少數民族姓氏句龍氏所改。東漢時,南匈奴有句龍氏,入中原后逐漸漢化,遂以句(音讀 Gōu,古寫作“勾”)為氏,稱句姓。得姓始祖:子重(勾芒)。“勾”,今寫作“句”,勾、句古代通用。勾氏的是個古老家族,后來他們把自己的姓氏改為字形相似的“句”,不過,多年來這個家族雖然世代相襲著“句”姓。卻一直將它讀為原來的“勾”音。改姓字的原因,今天已經難以考證了。勾姓的來源,根據《路史》上說,是少昊氏的叔父子重,他出任勾芒職,勾芒官,就是負責管理森林的官職,是世襲的官職,他的后代以這個官職為榮,就以勾芒為姓,世代相延,后來又加以簡化,改成勾姓。句氏望族居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故句(勾)氏后人奉子重為句姓的得姓始祖。

勾姓起源四

源于風姓,出自春秋早期須朐國,屬于以國名為氏。須句國,亦稱須朐國,故址在今山東省東平縣西北一帶。是周武王滅殷商之后,尋找遠古帝王伏羲氏之后所分封的小國,子爵,國君稱須句子。

勾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晚期衛國貴族句井疆,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句井疆,亦稱鉤井疆,生卒年待考,復姓句井(鉤井),名疆,字子疆;他是衛國貴族,是著名春秋晚期孔子的弟子。史書中對句井疆沒有什么記載,僅記載為“《集解》鄭玄曰衛人。《正義》句作‘鉤’”。

勾姓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古代軍制句兵,屬于以軍職稱謂為氏。句兵,是西周、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的一種軍職,專指執句戈征戰的兵士。句戈,類似鐮刀,安裝在長竹竿上,專從伏擊之軍事,對付騎兵、戰車等有特效。

這在典籍《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中有記載:“句兵欲無憚。句兵,戈戟屬。”就是說只要裝備有句戈的戰士,就可以去英勇殺敵而無所忌憚。

勾姓起源七

源于匈奴族,出自漢朝時期南匈奴句龍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兩漢時期,匈奴民族中亦有句龍氏部落,為北方匈奴民族中的一個氏族群體。漢元帝劉奭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匈奴因內亂分裂為北、南兩部匈奴,句龍氏部落隨南匈奴呼韓邪單于(稽候珊)歸附漢朝。

進入中原后,句龍氏族人逐漸漢化,在東漢時期有按漢俗以氏族名稱首音的諧音漢字“句”為姓氏者,稱句氏(勾氏),世代相傳至今。該支句氏(勾氏)的正確讀音作gōu(ㄍㄡ)。

句氏(勾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七十四位門閥。句(勾)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句(Gōu)姓,源起于勾姓,古今通用。相傳帝少昊有個兒子叫重,死后被封為東方之神,掌管天地萬物的生長發育及生老病死,號稱勾芒官(又有一說,僅主管樹木的官而已),他的子孫引以為榮,稱為勾氏。據書載,有一些困民之國里就存在以勾為姓氏的。南宋時,勾氏為避宋高宗趙構的諱,有改為句氏的,但發音均不變;也有改為茍氏的;另有改為鉤氏的。句氏望族居平陽郡(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一帶)。

今吉林省的長春市、梅河口市、四平市,遼寧省的盤錦市大洼縣、黑山縣、大連市、葫蘆島市、撫順市、凌源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景縣、定興縣、衡水市、大城縣、滄州市、保定市易縣、唐山市、阜平縣、廊坊市香河縣、徐水縣、秦皇島市,天津市,山東省的東明市、慶云縣、青島市即墨市、濟南市、淄博市臨淄區、日照市,北京市的大興區、石景山區、通州區,山西省的朔州市朔城區、大同市、忻州市、太原市,四川省的綿陽市鹽亭縣、德陽市綿竹市、瀘州市古藺縣、三臺縣、射洪縣,河南省的南陽市臥龍區、周口市、新鄉市、濮陽市、平頂山市、社旗縣、駐馬店市,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市、哈爾濱市、肇東市,湖北省的麻城市、棗陽縣、武漢市,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敖漢旗、阿榮旗,重慶市的涪陵區、長壽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百色市、柳州市,甘肅省的寧縣、慶陽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哈密市,貴州省的大方縣、印江縣、遵義市道真縣,江西省的吉安市,江蘇省的南京市六合縣,興化縣等地,均有句(勾)氏族人分布。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并,設置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后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圣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平陽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一、gōu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阜平、黃驊、樂亭,山東之魚臺、平度,內蒙古之烏海,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漢族、滿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勾芒氏之后。《史記》有勾彊。”又云:“(勾),舊去聲;今作平聲。今蜀川多此姓。”《中文大字典》注引《正字通》云:“勾,姓。宋勾濤,不附秦檜,高宗嘆其忠。”楊慎曰:“勾井彊,孔子弟子。其后有勾景延,后唐時入蜀,為著姓。建炎中,避高宗(按:指宋高宗趙構,)嫌名,或加金,鉤光祖是也;或加系,約紡是也;或加艸,茍湛是也;增為勾龍者,如淵是也;改為句者,句思是也;本與勾濤一姓。”《續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勾氏、鉤氏、茍氏、句氏、句龍氏、勺氏、約氏,皆勾姓。勾字去聲。宋紹興中避高宗嫌名皆變音字改易。”可資參考。

二、gòu

《姓氏詞典》收載并注此音。其據《希姓錄》注云:“五代后唐人勾景延,至南宋建炎中為避圣諱,或加金改為鉤姓(如鉤光祖),或加系改為姓(如紡),或加草改為芶姓(如芶湛),或增龍改為勾龍(如勾龍如淵),或改為句(jù)姓(如句思)。宋有史館修撰勾濤。”

三、

勾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

勾姓起源:

1、同句。出自少昊氏,重為勾芒木正,世不失職,以官為氏。亦見《正字通》。

2、滿、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歷史名人

勾姓古代名人

勾濤宋朝,字景山,成都新繁人。崇寧二年進士第,調嘉州法掾、川陜鑄錢司屬官。建炎初,通判黔州。田佑恭兵道境上,濤白守,燕勞之,佑恭感恩厲下,郡得以無犯。湖湘賊王辟破秭歸,桑仲、郭守忠攻茶務箭窠砦,將犯夔門。夔兵素單弱,宣司檄佑恭捍御,濤帥黔兵佐之,賊潰去。宣撫張浚奏濤知巴州,不赴。翰林侍讀學士范仲薦,召見,論五事,除兵部郎中。七年,遷右司郎官兼校正。日食,上言。八月,遷起居舍人,以足疾,命閣門賜墩待班。九月,兼權中書舍人。

勾井疆春秋末年,姓句井,名疆,字子疆,衛國人,孔子門人。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淇陽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封“滏陽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再封“先賢”。其后代去“句”字,改為井氏,在井氏族譜名人錄中有記載。

勾博學戰國,楚國人,數有戰功,官至左將軍,又被封為宕渠侯。

句臺符隋朝,成都青城人。受業青城丈人觀為道士,與白云溪隱士張愈為詩友。自號“岷山逸老”自云:“左撲范賢袂,右拍薛昌肩,舉頭傲白日,長嘯揭青天。囂囂者,安知華夏之內有此逸樂乎!不知岷山之逸老于我,抑我之逸老于岷山乎?”明代文士楊升庵《青城五隱贊》,臺符為其一。著有《岷山集》、《岷山異事》3卷,《臥云編》3卷,《青城山方物志》5卷。

勾處士宋朝,畫家,宣和間鑒賞第一,凡四方所進,必令品定。令待詔畫院。其為駙馬王詵補齊徐熙所畫《碧檻蜀葵圖》四扇屏中遺失的兩幅;戴琬工翎毛花竹,求者甚眾,“徽宗聞之,封其臂,不令私畫;徽宗畫扇令宮中摹仿,并賞賜給近侍;1115年(政和五年)賜宰臣宴時,以所畫《龍翔鸂×圖》宣示群臣;將山水畫家郭熙的畫賞給《畫繼》作者鄧椿的父親鄧雍,都表現了貴為天子的徽宗與臣下的融洽關系,不能把這些活動一概斥之為“籠絡朝臣的手段。”

句克儉宋朝,鄭縣人,進士出身,官至殿中侍御史,曾官河中知府、寧州知府等,后出任河東路轉運使,以忠誠清廉聞名于當時。

勾龍爽宋朝,又名句龍爽,四川人,宮廷畫家,擅長人物。神宗時官翰林待詔,喜為上古衣冠佛疲乏人物,為一代奮筆。時稱他畫的人物“其狀質野,有返樸之意。”

郡望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并,設置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后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圣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平陽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一、gōu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阜平、黃驊、樂亭,山東之魚臺、平度,內蒙古之烏海,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漢族、滿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勾芒氏之后。《史記》有勾彊。”又云:“(勾),舊去聲;今作平聲。今蜀川多此姓。”《中文大字典》注引《正字通》云:“勾,姓。宋勾濤,不附秦檜,高宗嘆其忠。”楊慎曰:“勾井彊,孔子弟子。其后有勾景延,后唐時入蜀,為著姓。建炎中,避高宗(按:指宋高宗趙構,)嫌名,或加金,鉤光祖是也;或加系,約紡是也;或加艸,茍湛是也;增為勾龍者,如淵是也;改為句者,句思是也;本與勾濤一姓。”《續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勾氏、鉤氏、茍氏、句氏、句龍氏、勺氏、約氏,皆勾姓。勾字去聲。宋紹興中避高宗嫌名皆變音字改易。”可資參考。

二、gòu

《姓氏詞典》收載并注此音。其據《希姓錄》注云:“五代后唐人勾景延,至南宋建炎中為避圣諱,或加金改為鉤姓(如鉤光祖),或加系改為姓(如紡),或加草改為芶姓(如芶湛),或增龍改為勾龍(如勾龍如淵),或改為句(jù)姓(如句思)。宋有史館修撰勾濤。”

三、

勾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

勾姓起源:

1、同句。出自少昊氏,重為勾芒木正,世不失職,以官為氏。亦見《正字通》。

2、滿、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姓氏源流

一、gōu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阜平、黃驊、樂亭,山東之魚臺、平度,內蒙古之烏海,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漢族、滿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勾芒氏之后。《史記》有勾彊。”又云:“(勾),舊去聲;今作平聲。今蜀川多此姓。”《中文大字典》注引《正字通》云:“勾,姓。宋勾濤,不附秦檜,高宗嘆其忠。”楊慎曰:“勾井彊,孔子弟子。其后有勾景延,后唐時入蜀,為著姓。建炎中,避高宗(按:指宋高宗趙構,)嫌名,或加金,鉤光祖是也;或加系,約紡是也;或加艸,茍湛是也;增為勾龍者,如淵是也;改為句者,句思是也;本與勾濤一姓。”《續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勾氏、鉤氏、茍氏、句氏、句龍氏、勺氏、約氏,皆勾姓。勾字去聲。宋紹興中避高宗嫌名皆變音字改易。”可資參考。

二、gòu

《姓氏詞典》收載并注此音。其據《希姓錄》注云:“五代后唐人勾景延,至南宋建炎中為避圣諱,或加金改為鉤姓(如鉤光祖),或加系改為姓(如紡),或加草改為芶姓(如芶湛),或增龍改為勾龍(如勾龍如淵),或改為句(jù)姓(如句思)。宋有史館修撰勾濤。”

三、

勾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

勾姓起源:

1、同句。出自少昊氏,重為勾芒木正,世不失職,以官為氏。亦見《正字通》。

2、滿、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堂號

平陽郡:歷史上的平陽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臨汾市。西漢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陽縣,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將河東郡分出一部分與平陽縣合并,設置為平陽郡,治所亦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其時轄地在今山西藿縣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區,境內為司州平陽郡,轄十縣。西晉時期仍為平陽郡,轄十二縣。西晉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劉淵自蒲子城(隰縣)遷都平陽,稱帝建漢,境內屬之。東晉時先后屬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時境內為東雍州,轄七郡二十縣;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馬城(今山西臨汾),因魏刑白馬祭祀天地神靈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陽故城(劉村);北魏建義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稱晉州,移治自馬城,與郡縣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東省鄒城市。鄒城在春秋戰國時期古稱平陽,是“鄒魯圣地”,為中國儒學發源地。夏王朝時期屬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時期開始設置“騶縣”,歷漢、晉、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騶”為“鄒”,稱“鄒縣”,沿襲至1992年10月,撤縣設市,稱鄒城市。

渤海郡:西漢時期從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陽(今河北滄州東關),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遼寧省之間的渤海灣一帶。唐朝時期的東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為主體亦建立過渤海郡,先稱振國(震國),又稱渤海國,其時轄地在今東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區。后來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烏蘇里江兩岸,在今遼寧、河北、山東三省之間的渤海灣沿岸一帶。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為大遼國契丹族所滅,以后不復存在。

平陽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一、gōu

現行較常見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義、景縣、阜平、黃驊、樂亭,山東之魚臺、平度,內蒙古之烏海,河南之盧氏,湖北之老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有分布。漢族、滿族姓氏。《鄭通志》、《續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載。鄭樵注云:“勾芒氏之后。《史記》有勾彊。”又云:“(勾),舊去聲;今作平聲。今蜀川多此姓。”《中文大字典》注引《正字通》云:“勾,姓。宋勾濤,不附秦檜,高宗嘆其忠。”楊慎曰:“勾井彊,孔子弟子。其后有勾景延,后唐時入蜀,為著姓。建炎中,避高宗(按:指宋高宗趙構,)嫌名,或加金,鉤光祖是也;或加系,約紡是也;或加艸,茍湛是也;增為勾龍者,如淵是也;改為句者,句思是也;本與勾濤一姓。”《續通志·氏族略·總論·有故改氏》:“勾氏、鉤氏、茍氏、句氏、句龍氏、勺氏、約氏,皆勾姓。勾字去聲。宋紹興中避高宗嫌名皆變音字改易。”可資參考。

二、gòu

《姓氏詞典》收載并注此音。其據《希姓錄》注云:“五代后唐人勾景延,至南宋建炎中為避圣諱,或加金改為鉤姓(如鉤光祖),或加系改為姓(如紡),或加草改為芶姓(如芶湛),或增龍改為勾龍(如勾龍如淵),或改為句(jù)姓(如句思)。宋有史館修撰勾濤。”

三、

勾姓分布:分布較廣,但人數不多。

勾姓起源:

1、同句。出自少昊氏,重為勾芒木正,世不失職,以官為氏。亦見《正字通》。

2、滿、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 勾 ]字的同音字 - [ gou,gou ]

[ 勾 ]的同部首字 - [ 勹 ]

其他姓氏

欄目導航

熱門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妞干网在线视频观看|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丿| 日韩欧国产精品一区综合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 老司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91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专区免费| 少妇AV射精精品蜜桃专区| 午夜dj在线观看神马电影中文| 一级黄色香蕉视频| 男女深夜爽爽无遮无挡我怕|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99久久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免费| 欧美色图你懂的|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中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午夜寂寞黄网站在线| 奇米影视7777狠狠狠狠色| 啊轻点灬大ji巴太粗太长了视|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欧美性69式xxxx护士| 夜夜添无码试看一区二区三区|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快点| a级毛片免费网站|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