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家姓

[ gāo,háo ]

讀音:gāo,háo

拼音:gao,hao

簡繁:皋

五筆:RDFJ

五行:木

部外:暫無

五筆:RDFJ

筆畫:10畫

吉兇:吉

倉頡:HAKJ

結構:上中下

鄭碼:NKGE

四角:26408

區位:2462

統一碼:768B

異體字:咎,皐,睪,臯,?,?,鼛

英漢互譯:the high land along a river

筆順:撇、豎、橫折、橫、橫、橫、撇、捺、橫、豎

筆順演示

王由三橫一豎構成,三橫代表天、地、人,一豎貫通天、地、人,這就是天、地、人都要歸“王”管的不二哲學。上古時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統治者被稱為“王”。“王”作為姓氏即來源于“王”這個至尊之位;東周時期的姬晉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時間排名時間排名時間排名
最新887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

內容來源于:www.tangqie.com

起源

皋姓主要源自:偃姓、姒姓。

皋姓起源一

源于偃姓。出自遠古東夷部落少昊氏族皋陶氏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皋陶[讀音作gāoyáo(ㄍㄠㄧㄠˊ),不可讀作gǎotáo(ㄍㄠˇㄊㄠˊ)]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后,又名咎繇,是古代東夷部落少昊氏族的首領。他生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堯帝之時,逝世于夏禹之時,活到一百零六歲。皋陶歷經堯、舜、禹三世,嘔心瀝血地輔佐堯、舜、禹三帝君,他輔佐夏禹理政、治水和發展生產,并為融合夷夏和后來中華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貢獻。他功高德厚,夏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繼位即病逝在六安,大禹懷念皋陶的功績,墓葬六安,并“封皋陶之后于英、六”。皋陶的主要功績,就是為堯、舜、禹制定了刑法和教育制度,幫助堯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皋陶是在中國建立司法制度的第一人,被后人尊為“斷獄之神”。中國的司法之所以叫“法”,是得名于皋陶斷獄的一頭獨角獸,那獨角獸的名字就叫“法”。

春秋時期的英國、六國等小諸侯國,都是皋陶的后人所建之國。“六”,即是皋城(今安徽六安),皋陶就是古代六安國的始祖?!坝ⅰ保词怯⑸?今湖北英山),古代隸屬于六安國(今安徽六安)。皋陶氏的后人宗族支系后來一直在六安、英山乃至江淮大地繁衍,今安徽省六安市城東十六公里小廟村六合公路北側尚遺存有皋陶墓冢。在史籍《虞書》、《左傳》、《水經注》、《括地志》、《太平寰宇記》等中,對于皋陶的事跡和六安的皋陶墓皆有記載。皋陶是保定高陽人,因此也稱為高陽氏。在歷史評說上,皋陶與堯、舜、禹三帝的聲望并列,后世人皆稱為“古代四圣”。皋陶的后裔子孫皆以祖先為榮,其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皋陶氏,后省文簡改分稱皋氏、陶氏、李氏等,皋陶是這些姓氏的統一得姓始祖。

皋氏的“皋”字作為姓氏讀音作gāo(ㄍㄠ),作為名字或其他用途讀音作gǎo(ㄍㄠˇ);陶氏的“陶”字作為姓氏讀音作yáo(ㄧㄠˊ),不可讀作táo(ㄊㄠˊ)。

皋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廣陵族之春秋時期越國大夫皋如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姓氏考略》記載:“吳郡有皋姓,系春秋時越大夫皋如之后?!贝呵锖笃诘脑絿袀€大夫叫皋如,在他的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皋氏,世代相傳至今。漢朝時期有個司徒長史叫皋誨,就是皋如的后裔子孫。

姒姓皋氏皆尊奉皋如為得姓始祖。

皋姓起源三

源于赤狄族,出自赤狄分支東山皋落氏,屬于以部族名稱漢化改姓為氏。赤狄亦作“赤翟”,是春秋時期狄人的一支,或說因其俗尚赤衣而得名。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長治一帶,與晉國人相雜居,是春秋時期實力最強、影響最大的狄族部落。赤狄主要有六個氏族組成,即皋落氏、潞氏、留吁氏、甲氏、鐸辰氏、廧咎如氏。公元前660年,赤狄因受晉國壓迫,東下太行“伐邢、滅衛”;齊桓公率領鄭、宋等華夏國抵御狄人,“救邢安衛”。此后,赤狄還攻打過鄭國、東周、齊國等諸國。皋落氏,春秋時期晉國人稱之為東山皋落氏。其原居地有三說:一說在今山西省垣曲縣。史籍《水經注·河水》中記載:“河水東過平陰縣北,清水從西北來注之。清水東流逕皋落城北,服虔曰:‘赤狄之都也……《春秋左傳》所謂晉侯使太子申生伐皋落者也?!苯裨h東南有皋落鎮。

一說在今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史籍《后漢書·郡國志》中“上黨郡壺關”條款劉昭《注》引《上黨記》中記載:“東山在城東南,申生所伐,今名平皋”,漢壺關在今山西省長治市長治縣。

一說在今山西省昔陽縣。宋朝時期的《樂史》中說樂平縣有皋落鎮,“即古東山皋落氏之地”,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及《山西通志·樂平縣》都指明,這個皋落鎮(村)在樂平城東南七十里。以上三種說法所指事件發生地點各異,但都認定是晉太子申生所攻打的皋落氏。申生伐皋落,在晉獻公十七年(公元前660年),出兵的理由據晉獻公所寵愛的驪姬說:“皋落狄朝夕苛我邊鄙,使無日以牧田野,君之倉廩固不實,又恐削邊疆。”又說,“且夫勝狄,諸侯驚懼,吾邊鄙不儆,倉廩盈,四鄰服,封疆信,君得其賴”。當時晉獻公向狄人區域“啟土”還處在開始階段,晉國的實際控制僅汾涑平原,還未能越過沁水。今垣曲縣皋落鎮距晉都絳一百公里左右,正在晉獻公執政時期晉國邊境的東方境外。除了當時晉國宮廷陰謀置申生于進退都不利的境地之外,晉獻公令申生“盡敵而返”,并在此以前東向伐驪戎,大概都出于驅除分布在晉國以東以南的戎狄,以便掃清通往周王境內的道路。后來晉文公收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以“啟東道”,可以說是晉獻公東向狄入境內“啟土”的繼續。另一方面,晉國向東北的境土擴張,與狄、赤狄往東北退縮是同一進退過程。晉獻公時東境不過沁水,今長治縣及昔陽縣境內的皋落部落遺址,當與皋落往東北遷徙有關。皋落氏族為赤狄中的強部,史籍《左傳》僅一見皋落氏名稱,大概是由于以后僅舉“狄”名,而未予詳載其具體部族名稱的緣故。到春秋后期,晉國稱雄,在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晉景公姬獳六年,公元前594年),晉景公先滅了潞氏,接著又滅其余諸部,將大部分赤狄部落收服,之后漸被晉國融合。

在原赤狄族人中,有以原氏族名稱為姓氏者,如皋落氏、潞氏、留吁氏、甲氏、鐸辰氏、廧咎如氏等。皋落氏族人后有省文簡化為單姓皋氏、狄氏、余氏、段氏、洛氏者,世代相傳至今。

皋氏是一個多民族、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的前一千位,在臺灣省則名列第九百四十三位,以吳郡、廣陵為郡望。

今上海市,北京市,陜西省的西安市,江蘇省的鹽城市阜寧縣、濱??h,云南省的彌渡縣,山東省的濰坊市臨胊縣,臺灣省的臺北市、桃園縣等地,均有皋氏族人分布。

吳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南朝陳國時期,改吳郡為吳州。隋朝滅南朝陳國之后,再改吳州為蘇州,吳地始有蘇州之稱,并一直沿襲至今。另外,在三國時期,孫吳政權在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個吳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今浙江湖州吳興區)。

廣陵郡:亦稱江都郡、江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西漢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東漢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當時轄境包括今江蘇省揚州、儀征、高郵、寶應、金湖等地。唐朝時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蘇江都),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安徽省兩省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縣以東、泗陽縣、寶應縣、灌南縣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隋朝時期改為江陽,治所在今揚州。南唐時期又恢復為廣陵原名。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吳郡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江都堂、江陽堂。

一、gā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魚臺、沾化、東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及呂梁地區有分布。漢族姓氏?!缎帐显~典》引《太平圖話姓氏綜》收載。(按:皋。舊為皐、臯的異體,或為同姓之分族。今皐、臯簡化為“皋”,無姓氏之分。)

二、

皋姓分布:浙江上虞、上海嘉定、云南東川、巍山、臺灣臺北、山東章丘、濟南等地均有此姓。

皋姓起源:

1、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一作咎繇)之后,見《風俗通》。

2、春秋時越大夫皋如之后。

3、彝族姓。

皋姓名人:

皋弘,東漢時吳縣人,初為揚州從事,后累官至議郎。

郡望:廣陵。

變化:亦作〔皐〕、〔臯〕、咎。

歷史名人

皋姓古代名人

皋陶是黃帝之子少昊之后,是中國司法的鼻祖。皋陶與堯、舜、禹齊名,被后人尊為“上古四圣”。禹根據皋陶的品德和功勞而舉他為繼承人,并授政于他。但皋陶未繼位即去世,禹便把英、六一帶封給其后裔。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為榮,于天寶二年(公元743年)追封其為“德明皇帝”。

皋魚春秋,齊國人,只為周游列國。

郡望

吳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南朝陳國時期,改吳郡為吳州。隋朝滅南朝陳國之后,再改吳州為蘇州,吳地始有蘇州之稱,并一直沿襲至今。另外,在三國時期,孫吳政權在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個吳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今浙江湖州吳興區)。

廣陵郡:亦稱江都郡、江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西漢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東漢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當時轄境包括今江蘇省揚州、儀征、高郵、寶應、金湖等地。唐朝時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蘇江都),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安徽省兩省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縣以東、泗陽縣、寶應縣、灌南縣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隋朝時期改為江陽,治所在今揚州。南唐時期又恢復為廣陵原名。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吳郡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江都堂、江陽堂。

一、gā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魚臺、沾化、東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及呂梁地區有分布。漢族姓氏?!缎帐显~典》引《太平圖話姓氏綜》收載。(按:皋。舊為皐、臯的異體,或為同姓之分族。今皐、臯簡化為“皋”,無姓氏之分。)

二、

皋姓分布:浙江上虞、上海嘉定、云南東川、巍山、臺灣臺北、山東章丘、濟南等地均有此姓。

皋姓起源:

1、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一作咎繇)之后,見《風俗通》。

2、春秋時越大夫皋如之后。

3、彝族姓。

皋姓名人:

皋弘,東漢時吳縣人,初為揚州從事,后累官至議郎。

郡望:廣陵。

變化:亦作〔皐〕、〔臯〕、咎。

姓氏源流

一、gā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魚臺、沾化、東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及呂梁地區有分布。漢族姓氏。《姓氏詞典》引《太平圖話姓氏綜》收載。(按:皋。舊為皐、臯的異體,或為同姓之分族。今皐、臯簡化為“皋”,無姓氏之分。)

二、

皋姓分布:浙江上虞、上海嘉定、云南東川、巍山、臺灣臺北、山東章丘、濟南等地均有此姓。

皋姓起源:

1、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一作咎繇)之后,見《風俗通》。

2、春秋時越大夫皋如之后。

3、彝族姓。

皋姓名人:

皋弘,東漢時吳縣人,初為揚州從事,后累官至議郎。

郡望:廣陵。

變化:亦作〔皐〕、〔臯〕、咎。

堂號

吳郡:東漢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東漢王朝分會稽郡置吳郡,治吳縣(今江蘇蘇州),轄區包括建德以下錢塘江兩岸,故今浙江省杭州市亦在吳郡之內。南朝陳國時期,改吳郡為吳州。隋朝滅南朝陳國之后,再改吳州為蘇州,吳地始有蘇州之稱,并一直沿襲至今。另外,在三國時期,孫吳政權在寶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另置有一個吳郡,治所在烏程(吳青鎮,今浙江湖州吳興區)。

廣陵郡:亦稱江都郡、江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西漢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國置廣陵國,東漢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廣陵(今江蘇揚州),當時轄境包括今江蘇省揚州、儀征、高郵、寶應、金湖等地。唐朝時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蘇江都),其時轄地在今江蘇省、安徽省兩省交界的洪澤湖和六合縣以東、泗陽縣、寶應縣、灌南縣以南、串場河以西、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隋朝時期改為江陽,治所在今揚州。南唐時期又恢復為廣陵原名。北宋朝熙寧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吳郡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亦稱江都堂、江陽堂。

一、gāo

現行較罕見姓氏。今山東之魚臺、沾化、東平,山西之太原、大同及呂梁地區有分布。漢族姓氏?!缎帐显~典》引《太平圖話姓氏綜》收載。(按:皋。舊為皐、臯的異體,或為同姓之分族。今皐、臯簡化為“皋”,無姓氏之分。)

二、

皋姓分布:浙江上虞、上海嘉定、云南東川、巍山、臺灣臺北、山東章丘、濟南等地均有此姓。

皋姓起源:

1、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一作咎繇)之后,見《風俗通》。

2、春秋時越大夫皋如之后。

3、彝族姓。

皋姓名人:

皋弘,東漢時吳縣人,初為揚州從事,后累官至議郎。

郡望:廣陵。

變化:亦作〔皐〕、〔臯〕、咎。

[ 皋 ]字的同音字 - [ gao,hao ]

[ 皋 ]的同部首字 - [ 白 ]

欄目導航

熱門姓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好看的2018中文字幕国语免费|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日本公与熄乱理在线播放370| 国产极品美女高潮无套 | www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富二代国app产下载| 免费特级黄毛片在线成人观看|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蜜月|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无码黄十八禁网站在线观看| 东京道一本热中文字幕|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在线视频 | 羞羞的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成年人黄色一级片| 午夜时刻免费入口| tube8最近日本护士| 波多野结衣在线观看3人|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1在线手机精品免费观看| 欧美三级电影在线| 国产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秋霞| 野花社区在线播放| 成年无码av片完整版| 免费国产在线观看|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免费在线黄色网址| 99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欧美人与动性行为另类|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丰满老**毛片|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入口| 在线观看永久免费| 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天堂|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成年人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